王泽浦
青冈县公安局东城派出所第一警务室民警李玉泽被人们称作“大老李”。从警36年来,他始终牢记入警时“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扎根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平安,用真心换取民心,让“一线一战”的旗帜在基层治理阵地上高高飘扬。
初心如磐,主动请缨赴一线
2023年3月,局党委决定在治安最为复杂的东城派出所辖区紫薇国际小区设立警务室。该小区地处城乡接合部,1060户居民中,棚户区改造搬迁户、困难户占比超60%,还有17名“三失一偏”人员,此前接警量一度占辖区派出所的57%,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李玉泽主动请战:“我是党员,让我去!”
3月14日,李玉泽带着单警装备入驻小区,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安身。入驻首日,一位老人拽着他的袖子诉苦:“李警官,楼下饭店的排风扇吵得我整宿睡不着。”看着老人布满血丝的双眼,他深知这里的群众急需一位能干事、敢担当的警察。此后,他每日步行巡逻,历时38天走遍18栋楼、108家商铺,写下3本民情日记,也将“我始终都在,你需要时尽管来找我”的承诺,深深印入群众心间。
创新方法,“六字诀”筑牢平安基石
针对小区乱象,李玉泽总结出“管、防、治、帮、教、服”六字工作法,从源头破解治理难题。“管”住人口底数,他建立“一标三实”动态档案,对17名“三失一偏”人员实行“一人一策”,联合社区、医院定期走访,使5名癔病患者病情稳定,11人纳入常态化管控;“防”住电诈黑手,针对老年人易受骗特点,他编唱“链接不点、电话不信、动钱不行”反诈口诀,走街串巷宣讲200多场(次),成功阻断3起电诈案件,为群众挽回损失8万余元,居民王老太感慨:“李警官的话,比儿女的叮嘱还管用!”“治”理矛盾纠纷,他设立“流动调解室”,把办公桌搬到小区凉亭、商铺门前,累计化解邻里纠纷27起。去年夏天,田某夫妇因噪音问题闹到派出所,他连续3晚蹲点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如今,小区警情降至0.8%,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区”。
枝叶关情,把群众小事当大事
警务室的工作,大多是群众眼中的“小事”,但李玉泽深知,每一件“小事”都承载着沉甸甸的信任。78岁的张某独居车库,屋内垃圾堆积、异味刺鼻。李玉泽第一次走访时,老人躲在角落不敢直视。他蹲下身帮老人清理秽物、换洗被褥,临走前留下电话号码:“大娘,有事随时找我。”此后300多天,他每周上门打扫、代购药品,老人逢人便夸:“小李比亲儿子还亲。”去年冬天,小区供热管线爆裂,热水喷涌,李玉泽接到电话后,顶着严寒,带着辅警蹚着冰水关阀门,双手冻得失去知觉。当居民们围过来递上热水时,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几年来,他和同事处理马葫芦盖缺失、房屋漏雨等民生问题40多件,群众送来5面锦旗,都被他悄悄收进柜子——比起锦旗,他更看重群众脸上的笑容。
使命在肩,小警务室成治理典范
经过两年多努力,紫薇国际小区实现了“零发案、零上访、零电诈”的转变,警务室也成了群众的“暖心驿站”。公安部、省厅领导视察时评价:“这是社区警务从被动治理向主动预防转型的成功典范。”《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这里的故事,但最让李玉泽骄傲的是居民们的那句:“有李警官在,我们心里踏实。”成绩背后,是局党委“强基兴警”的战略支撑,是全警下沉的生动实践。如今,李玉泽团队正在探索“智慧安防+网格联动”新模式,将警务室打造成民意收集站、矛盾终结点。李玉泽常说,警察的初心,不能光顾破案,而是要把群众的每件小事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当警察把脚印留在街巷,把温暖送进家门,群众就会把信任刻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