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朋 全媒体记者 陈俊杉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局锚定“5334”发展目标,以“五个争当排头”为引领,创新服务机制,破解要素瓶颈,累计保障17个重大项目落地,涉及用地259.09公顷,总投资173.53亿元,以自然资源担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跑出审批“加速度”
在嘉临公路庆铁界至绥化段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作业,得益于市自然资源局推出的“准备之冬”专项行动,工程顺利推进。市自然资源管理局通过设立首席联络员,提前半年对接发改委、林草局等部门,开展集中会商12次,解决规划衔接问题23个。
“过去办理用地手续要跑多个窗口,现在‘一站式’办理节省了70%时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平台500千伏输变电项目负责人称赞的正是该局整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与不动产权证的改革举措。通过推行“三即”服务模式(交地即交证、规划核实即交证、交房即交证),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针对工业用地需求,创新采用“先租后让+弹性出让”组合方式,今年已为3个重点产业项目量身定制供地方案。
创新机制破瓶颈,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
在庆安县十六道岗水库项目现场,新到位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让项目负责人松了口气。面对176.1公顷的耕地指标缺口,市自然资源局搭建省内指标交易平台,协调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完成指标调剂,同步实施表土剥离再利用工程,实现耕地保护与项目推进双赢。
对于绥化民用机场项目,市自然资源局提前谋划,将其编入《绥化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科学预留用地空间,并将机场及配套基础设施纳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清单,成功保障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为项目落地筑牢根基。
精准施策优服务,按下项目落地“快进键”
市自然资源局聚焦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项目用地服务水平,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创建工程建设重点项目用地审批“项目管家”服务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项目办理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提前介入项目选址选线,科学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减少耕地占用;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明确用地预审、农转用所需要件,节省项目单位时间成本;督促确定征地范围的项目及时启动征地程序,并安排专人跟进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审批进度,协助报卷补正,大幅压缩审批时限。
市自然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市自然资源局将持续强化用地用矿要素保障,全力推进庆安十六道岗水库、新建绥化民用机场、哈伊高铁绥化南站站前广场及连接线等重大项目用地组卷报批工作。要紧盯全市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全程跟踪服务,坚决杜绝因用地问题阻碍项目落地,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实干笃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