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黑土副刊

多少异乡成为“家乡”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5-26 字体:

胡庆军
 

  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交通的日益发达,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地方成为近在咫尺的乐土,伴着匆忙的脚步,迎着朝阳、带着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土去某个陌生的地方打拼,越来越的他乡成为了新的家乡。

  朱自清曾在《匆匆》里写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如今,很多人在异乡想起故乡,想起那方养育自己的摇篮,记忆已经模糊,想到这些年漂泊的岁月,心中会产生诸多的感慨,一些情怀早已在岁月里打磨的如刀一样锋利,有空了,会在要比自己的故乡还熟悉的异乡里转一转,拍些视频和照片发给远在老家的亲人或者父母,语音聊天里也是对日新月异的生活细节的自豪。

  很多人,用脚步丈量着生活,坚持不懈地走着,渐渐地走出故乡,走到异乡。如漂泊的蒲公英,飘飘荡荡,跌跌撞撞,却奇迹般地在他乡的土地上扎了根,发了芽,开枝散叶,蓬蓬勃勃地生长。猛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故乡在千里之外,异乡息息相关,原来,走着走着,就把他乡变成了家乡。

  笔者的身边就有很多从其他省市来这个城市打拼的朋友,因为生活,他们和那些土著一样,为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在曾经很陌生的这个城市安家,他们对这个城市的关注有时也比对故乡的关注要多,有时候他们也会想,当初离开故乡,这个选择真的对吗?

  余光中所说:世上本没有故乡,只是因为有了他乡。很多人对故乡的感情是复杂而深厚的。故乡的山水、草木、人和事,都深深地刻在心里。对于故乡,他们除了逢年过节返乡,可能今生已经回不去了。故乡在光阴里一点点沦陷,而他乡在光阴里一点一点刻骨铭心,这样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很多城市一种独特的人文风景和家国情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从刚刚毕业在异乡孤军奋战,在听不懂的方言里奋斗到把工作稳定下来,到找到自己心爱的人相识相守,再到把这个曾经的异乡当作自己终老的地方。很多人就是这样走过在异乡的日子,流过的汗与眼泪一起渗进了骨肉,成为曾经的异乡如今的家乡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一旦剥离,就如连根拔起的大树,伤了筋动了骨,痛在心底。

  把异乡变成了家乡,而那个生养自己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家乡,因为一年到头,只回个三五趟,反而陌生了。在日复一日的奋斗和坚持里,这异乡已是家乡。它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和自己都是那么合拍,它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和它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在异乡生活久了,竟觉得这异乡的饭菜和自己的脾胃相合,那语言虽说不好,也听着顺耳,就如同自己本该生活于此一般。城市的面积越来越大,但却依旧不能让所有的情感装得下,翻阅老照片,那些熟悉的面孔还在吗?故乡的一些传统的习俗,被他乡的文化稀释,偶尔有故乡的亲朋好友来,讲起如今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里的变化新闻,他们只是礼貌地听着,偶尔露出羡慕的神色;而他们说起故乡的一些琐事,却已经让我们在他乡安家的人有了陌生感。

  杜甫一生走过那么多地方,人人都知道的却只有“成都杜甫草堂”。他在成都仅仅生活了三年零九个月,就自称“我住锦官城”。在离开成都后到生命终结的五年里,他常常提到成都就泪流满面,百感交集。是呀,其实所有的家乡都是异乡演变而来的,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今站在这片异乡的土地,“家”的概念在延续,无论天涯与海角,心安即是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曾经能引起无数游子强烈的共鸣,可如今,却很难再触动内心。故乡,对很多人来说,渐渐变成了一个抽象的符号,它只存在于记忆里,还有那些文字里。

  当然,他乡也不是所有人的家乡,看着春节返乡的人流,那一张张灿然的笑脸,他乡对他们来说,只是他们暂时的客地,故乡——才是他们永恒居所,无论走多远,他们心里最高处永远在故乡门槛。

  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每个人所独有的悲欢离合。有人与一个地方离别,就有人和一个地方相遇。其实,哪一个故乡,不曾是异乡呢?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