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明水:新风拂沃野 文明润民心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4-11 字体:

特约记者   高伟

  在明水县的广袤田野间,一场悄然兴起的“文明革命”正重塑着乡村的精神面貌。从互助村村民自发组建“帮工互助队”到爱国村打破延续千年的丧葬旧俗;从90岁老人主动简办寿宴到彩礼纠纷调解专班7天化解矛盾,明水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将文明新风化作滋养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互助新风:“劳动互助”温暖“邻里守望”

  3月28日上午,在明水镇互助村香瓜种植户张宏山家的大棚里,30多位村民蹲在地上把种子撒到营养块里。“这么多人,一天得多少工钱啊?要是按每人一天120元计算,也要4000多元呢?”记者问。张宏山的爱人仇晓霞爽朗地回答:“这都是我们的乡里乡亲,大家互相帮工不给钱。”

  这种“今天帮你家,明天帮我家”的农耕互助模式,在乡村土地上焕发着持久生命力,这份不收费的帮工维系着最本真的邻里温度,让乡村始终跳动着互助共生的古老心律。

  “劳动互助不仅破解了用工难题,更让村民在协作中温暖邻里守望的传统美德。”互助村党支部书记邹新元说。

破陋习树新风:红白事“瘦身”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在永兴镇爱国村车家屯,无论谁家老人去世,都不请阴阳先生,不摆酒席,家属都遵照村规民约,举行简单的亲人告别仪式。这个风俗一直延续了多年,受到村民的支持和好评。

  一场丧事动辄花费上万元,不仅让许多家庭背上沉重负担,更衍生出一些不良风气。多年来,村两委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将“丧事简办”写入村规民约,规定“不请乐队、不摆宴席、不收礼金”。

  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殡葬润民心。这个屯“丧事简办”成为新风尚。十年间,车家屯累计简办丧事80多场,节约资金100余万元。这些“省下来的真金白银”被用在经济生产刀刃上。这个小山村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车家屯经验”。随着殡葬改革在全国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文明篇章。

“流动调解站”: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坎

  去年,繁荣乡联合村赵桂芳在过90岁生日之前,家里人打算在乡里酒楼摆20桌宴席。乡领导及村支书多次到赵桂芳家中做思想工作,耐心讲解移风易俗就是要改变那些铺张浪费、讲排场的旧习俗。最后,赵桂芳家人将大寿宴改为小聚餐,仅在家中摆两桌,没有收取礼金。

  星火村李家准备为儿子筹备婚事时,女方提出要16万元彩礼。李家年收入仅8万元,为凑齐彩礼四处借贷,家庭矛盾激化。村红白理事会获悉后立即介入,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组建“村干部+乡贤+妇联”“流动调解站”,7天内开展5次入户恳谈。调解后女方象征性收取3万元彩礼,婚礼仅摆了6桌,婚礼节省的钱全部作为新家庭的教育基金。

  繁荣乡党委副书记冯德彬表示,从“人情债”到“发展账”,从“面子工程”到“里子实惠”,移风易俗不是简单的破旧立新,而是通过制度创新与文化浸润,让文明新风真正落地生根。

  近几年来,明水通过评选“十星文明户”“最美家庭”,设立“红黑榜”,开展多项志愿与文体等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实践,让文明行为从“被动约束”变为“主动追求”,有效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为建设和谐宜居家园注入活力。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