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庆安推动城乡关工工作嫁接融合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2-14 字体:

段金林  庄义彬  苗旺

 

  面对农村中的青年农民、中小学生、乡村干部、“五老”人员不断涌向县城,关心下一代工作如何做?庆安县关工委不断探索,以变应变,推动城乡关工组织思想观念上融合、组织上的紧密衔接、活动上的相互配合,使关爱工作展现生机与活力。

推动思想观念上融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庆安县城人口由过去不足6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2万多人。大批青壮年到县城打工、创业,农民纷纷送孩子到县城上学,农村五老人员、村屯干部、乡镇干部,退休离岗以后,大多搬进县城居住。多数乡镇关工委常务主任,也住进县城,仅有少数留在农村。

  面对农村中的乡村干部、“五老”人员、青年农民、中小学涌向县城的情况,县关工委认识到,农村关工工作要随着人员流动跟着进城,城里的关工工作要适应新的变化。为搞好嫁接融合,庆安县关工委对关工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去年以来先后举办四期培训班,对乡村关工干部和五老骨干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论述,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分析青少年、“五老”人员、乡村干部进城现状;探讨适应变化的组织设置;树立民乐镇关工委常务主任毕景文、县土地局关工委常务主任李刚两位做好新条件下关工工作先进典型。经过培训,城乡关工干部有了全新的思想认识、工作路数和努力方向。

推动组织设置上紧密衔接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庆安县关工委对城乡组织设置进行调整。

  划定责任区,城乡关工干部搞好责任对接。对那些农民进城相对集中的区域,县关工委采取的办法就是在这些区域划定为乡镇关工委责任区,同县城关工指导站联手开展关爱工作。庆安确定的专属区有18个,分配到13个进城的乡镇常务关工委主任。对乡镇责任区不强调连片,只相对集中。对专属区的关爱工作,以县城为主,乡镇配合。所属责任区的关工干部都是一肩双挑,齐抓共管下好一盘棋。

  设立指导站,统管面上关工工作衔接。根据机构设置规定,县城15个社区都划归庆安镇管理。镇关工委本已管理8个村的关工工作,现在又直管15个社区的关工工作,一个社区的人口比一个村还多,任务太重,战线拉得太长。针对这种情况,县里作出规定,县城划分为三片,设立指导站,只设一名常务主任,分别指导五个社区。片上的常务主任是固定的,所属责任区乡镇常务主任则实行动态更新机制,加强精细协调,防止断层分割,使关工责任区域全覆盖。

推动活动上相互配合

  组织上建立起责任区域,明确关工工作重点任务后,庆安县关工委在探索联动机制上下功夫。

  联手助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红色基因教育一直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课题,如何使教育变得可感可触可及,须找到好的载体。这次在城乡关工互联、互通、互动中,发现县城第二小学生创办抗日战争展馆、开办英雄人物画廊、出版红色故事读物三种教育载体,活化了红色基因教育。主要特点是让红色基因教育变得具体形象,让青少年在校园能够耳闻目睹染红色基因,把红色基因教育变得常态化、长效化。县城、乡镇中小学纷纷到二小学参观现场,效仿其做法,创办多种载体,努力把红色基因教育由远变近、由虚变实,取得落地见效的成果。

  联手助推快乐大本营建设。农村的中小学生大量涌进县城,而且居住分散,教育管理有难度。庆政社区关工委助推创办起中小学生快乐大本营,有效化解了这一难题,他们在社区打造了学习大课堂、文体娱乐室、心灵聚驿站、书香阅览厅、物件制作坊、演出小剧场,通过六大场所让中小学生亲身感受到温馨、雅趣、快乐的幸福实景。每天下午放学后,由班主任老师带队护送到快乐营,孩子在这里快乐活动两个小时后,再由家长接回家,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全程由大人监护,既快乐又安全,县关工委向全县社区推广,陆续建起快乐大本营。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