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2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 近日,肇东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多年好友因5万元借款对簿公堂,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据了解,2023年7月,被告徐某因急需资金周转向相识多年的好友焦某借款5万元,双方约定年利率15%,借款期限一年。借款期间,徐某向焦某支付了7500元利息,借款到期后,便以“手头紧”“再缓缓”为由拖延还款,焦某多次催要无果,无奈于今年1月诉至法院,要求徐某一次性偿还本息5万余元。
肇东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查阅卷宗并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原来,焦某与徐某不仅是多年好友,还是同乡,焦某出于信任未要求徐某签订书面借款协议,仅通过微信转账记录和口头约定完成借贷。徐某坦言,因生意亏损导致还款困难,但焦某频繁催债的态度让其心生抵触,甚至认为对方“不留情面”。承办法官敏锐捕捉到双方矛盾焦点是信任危机叠加情绪对抗,便决定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分头化解心结。对焦某,法官肯定其帮助朋友的情义,同时引导其换位思考。对徐某,法官严肃释法,同时温情感化。
经过耐心调解,焦某同意放弃主张部分利息,徐某也同意于2025年10月前一次性付清欠款本息共计5.8万元,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徐某郑重承诺:一定按期还款,绝不让朋友寒心。焦某也主动表示,只要守信,还是朋友。
法律有尺度,司法有温度。该案承办法官以“情法交融”的智慧,让一纸冰冷的借条重新焕发温度,既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让一段因借贷陷入僵局的友谊重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