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抢前抓早备春耕 快马加鞭追春光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2-11 字体:

  写在前面的话:

  正月里来好春光,人勤春早备春耕。春节刚过,年味正浓,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与温馨之中时,绥化的备春耕已按下了“快进键”,购良种、备农资、下订单、检修机械……农人们为一年的好收成做准备,忙碌的场面绘就了寒地黑土上一幅备春耕的锦绣图景,快马加鞭中追逐着金秋的好“丰”景。

欧亚达农机大市场整装待发。              全媒体记者 刘华鹏 摄

 

农技人厉兵秣马备课忙

文/摄 刘洋 全媒体记者 廉红 沈雪

  一夜清雪飘洒,北林城乡一片洁白。

  2月7日上午,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楼内静悄悄,只有“嗒嗒”的电脑敲击声不时从办公室内传出来。主任李连文正忙着制作课件,“正月初八一上班,我就给各个业务站布置备春耕的培训任务,大家和我一样都在忙着备课呢。”

  新春佳节刚过,北林区农技人开始了忙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连文说,我们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种植业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单位包括乡镇农技推广站的农技人员都参加,预计本月下旬正式授课,同时,线上通过快手同步播出,对广大农民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水稻、玉米、大豆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肥料的科学使用、黑土地保护等知识技术。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将2024年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让农民引以为戒,在今年尽量避免发生,同时教农民如何应用科学的方式方法,选择新品种、新肥料、新机械,让科技赋能春耕生产,使得科技备耕,高质高效。

  “农业科技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最实用、最好用。我们农技推广人员既要仰望星空,了解全国、关注全世界前沿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械,也要手抓泥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服务当地的实用技能,让农技培训接地气,助农增收护好航,全面推进北林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结束采访时,李连文如是说。

 

明水合作社里笑声扬

于海静  全媒体记者  陈骁  陈俊杉
 

  新春伊始,大地复苏,只待春耕。明水县崇德镇光华村思彬种植合作社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一辆货车载满了玉米种子驶进院内,村民不惧寒冷,笑呵呵地加快脚步往仓库搬运。

  “人勤春来早,过了新年,我们就开始对接各农资厂家,从价格、质量、资质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确保以最低的价格购入最优质的种子、化肥。这个迪卡玉米种子是我们合作社近几年严挑细选的种子,它抗病能力强,亩产可达1700多斤。去年9月初就交的定金,前几天补齐了尾款,今天我们先运回了2200袋,能种3300亩地。”合作社负责人董思彬介绍。

  明水思彬种植合作社统一采购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抢前抓早准备农业生产物资。目前,合作社有成员30多户,并拥有自己的烘干塔,收购玉米烘干外销,让村民不愁玉米销路。

  “自从加入合作社,干啥都不用我操心,农资统一订购,玉米种子款先由合作社垫付,冬季卖粮后再跟合作社结算。而且价格高于市场一至二分钱。今年我家就订购了700多亩地的玉米种子。”社员丁艳龙说。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我们合作社已经成立5年了,每年都有村民加入。我们每年都会出去考察学习,让大家享受农资统一采购价格优惠的同时,农资的质量有保障,粮食在销售上价格高于市场价。”社员张树才说。

  临近中午,一大货车的种子,在村民共同努力下已卸载一半。瑞雪迎春到,今年必有好收成。

 

庆安“订”下一年好“丰”景

崔倩宁  特约记者  刘加明  全媒体记者  许宏伟
 

  “签下今年的大订单,备足良种种好粮。”蛇年正月,大地还未褪去冬日的寒意,捧着火热的订单,庆安一些知名的米业公司就忙着准备春耕物资。

  订单稳,春耕信心足。庆安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大宗集团定制业务,以稻米产业作为核心突破口,积极“走出去”,与域外高校、企业、社区等建立起紧密的合作网络。在合作过程中,精准把握客户品牌需求,以定制化服务为特色,精心打造并提供优质庆安大米,成功搭建起长期稳定的市场供需关系。

  庆安县双洁米业已与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北京各大高校展开深度合作,每年直供优质大米5000吨以上。博林鑫农业集团则将目光投向社区市场,与苏州社区携手合作,年销量达3000吨以上。同时,通过巧妙借助“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的东风,庆安县与南京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成功签订订单,进一步拓展了集团定制农业的版图。

  “一年好景在春耕,春耕关键在良种。今年我们重点推广了几个新培育的水稻品种,这些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米质也更出色。”正在三亚繁育基地田间查看实验品种情况的庆安县北方绿洲稻作研究所的技术员郭中原通过微信视频向记者介绍。

  庆安持续优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始终将粮食作物种植放在首位,积极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同时,大力推广大垄密植等“五良”融合增产技术,持续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277万亩以上,预计年底粮食产能增加1.5亿斤以上。

  在庆安的各个农资店内,热闹非凡,农户们穿梭其中,仔细挑选着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农资。“我们通过对比选的化肥,肥效持久,而且对土壤的改良也有帮助,有了好肥料,这春耕心里就更踏实了。”一位农户说。
 

北林良种农资齐就位

刘洋 全媒体记者 李欣杨 孙一博

盛昌种业农艺师卢国臣(右一)向农户们推荐优质稻种。              全媒体记者 刘华鹏

 

  2月7日上午,黑土地上覆盖着一层新雪,农资市场已涌动起备耕的热潮。在北林区田地源农资市场内人头攒动,农户们正忙着选购农资,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做准备。

  双利农资商店内多种农药化肥整齐摆放,琳琅满目。在齐齐哈尔种地的北林农民刘波正在仔细查看硫酸铵化肥的颜色和质地,他抓起一把化肥,在手中轻轻揉搓,又凑近鼻子闻了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店主姜明峰也热情地向他介绍着化肥的品质和特点。

  姜明峰介绍,去年“十一”之后,店里就开始准备农资、农药、化肥共100余种,确保数量充足,质量有保障。多年来,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商店赢得了众多回头客的信任,老客户们通过“线上预约+线下配送”新模式,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采购。

  一粒良种,万担好粮。离开双利农资商店,记者来到北林区盛昌种业公司。老客户刘继来一行三人刚刚采购了2100多斤新品种“盛禾19”。销售经理林丽华一边整理着手中的订单,一边介绍:“‘盛禾19’是2024年6月最新审定的品种,自上市以来就深受农户欢迎。这不,刚开年就接到了不少订单。”盛昌种业高级农艺师卢国臣说,农户们都有“求新、求高、求变、求好”的心理,每次老客户来都会询问有没有优质的新品种。公司每年推出十几个新审定通过的新品种供农户选择,目前“盛禾19”的销量非常可观,去年测产时,每公顷产量达到了9至9.5吨,获得了农户的认可。

  卢国臣介绍,盛昌公司的种子不仅在绥化本地销售,还销往哈尔滨地区的巴彦、通河、方正,以及齐齐哈尔等地,希望好品种多打粮,打好粮,农民增产又增收。”
 

海伦 “组合拳”齐头并进

文/摄 马明舒 全媒体记者 王宏妍 宋博文

  喜庆的年味还未消退,海伦市的备耕“先手棋”已下子布阵,从农资储备到科技支撑,从农机保障到技术培训,各套“组合拳”齐头并进,全力保障新一年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海伦供销合作社抢前抓早储备农资,目前,已储备入库化肥1.5万吨、农药150多吨、种子600余吨;个体农资经销户储备化肥2万多吨、农药200余吨、种子2000余吨。同时,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积极协调,为春耕农用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农资及时送达农户手中。

  种子的品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产量的高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寒区大豆育种学科组组长李艳华说:“2024年,我们在海南省三亚市南滨农场的大豆育种田有1万多份育种材料,涵盖高油、高蛋白、高异黄酮等多种类型。通过南繁加代,加速了育种进程,使后代材料快速稳定。新审定的‘东生16’已在我省第六积温带种植,深受农民欢迎。”

  自2024年秋收结束后,海伦市还大面积举办了农业科技培训课程。通过电视讲座、网络传播、村大喇叭等多种途径开展培训,并建立6个技术咨询微信群,广泛宣传农业种植技术。“科普之冬”和高素质农民培训活动聚焦大豆、玉米、水稻专业栽培技术,培训人数累计达到10万人次以上。同时,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园区在秋收后就进行秋季整地,深翻、深松,达到黑色越冬标准。

  据悉,今年海伦市耕地总面积465.2万亩,计划落实大豆种植面积181.1万亩。全市现有拖拉机3.85万台,配套农具8.31万台,农机总动力194.57万千瓦,其中小型拖拉机1.05万台、大中型拖拉机2.80万台、精量播种机2余万台、谷物联合收获机械1980台、大豆收获机械685台、玉米收获机875台,各类农机具完全能够满足农作物耕、种、收生产需求。

  海伦市前进镇东兴村种植大户刘春生满怀信心地说:“今年预计种植大豆2500亩,选用了抗逆性强、高产、高油、高蛋白的大豆品种,蛇年金秋,一定会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