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兰西“五聚焦”聚集老区振兴发展高能量

来源:绥化日报 2025-02-05 字体:

兰西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兰西县老促会通过学习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的谆谆教诲,清醒认识到,革命老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我们各级老促会共同凝聚奋进力量。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吹响老区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号角,每一名老区工作者都要争当建功老区建设事业的“主角”。基于这个认识,大家认真总结过去实践经验,坚决听党指挥,忠诚履行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奋力开创新时代老区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大家回顾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提振精神状态,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拓展老区工作“新赛道”,努力推进老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实践成果落地见效。2024年6月19日,省老促会会长杜吉明深入兰西县调研时给予高度赞扬;县老促会会长王亚义荣登《黑龙江革命老区》第10期封面人物;10月19日,在全国老区新闻宣传通联工作会议上交流了“传承红色文化,聚力攻坚克难,不断促进老区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经验;兰西得到中国老促会通报表彰。

聚焦党管老区,保证高质量发展

  党政聚能。运用党政主官领衔、专班运行、包干联系等机制,把组织领导体系延伸到老区建设的边边角角,先行先试,带头探路,引领干部群众加深认识、提升认知。在兰西,“老区事情好商量、议题好通过、困难好解决、政策好落实”已形成新常态。2024年1月7日,原县委书记关海涛带领9名县委常委赴老区黄崖子民俗景区集体调研、现场办公,用好红色资源禀赋,完善景区服务配套设施,形成打造老区著名景区的强大合力,老区村文旅融合发展走进央视新闻联播。这使我们对“关键在党”有了更深刻地领悟,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化作前行的动力。

  制度赋能。把领导小组例会、部门联席会议、动员总结和表彰部署等会议形成制度机制。县委常委每年例会专题听取老区建设工作汇报,14名县级领导包联老区村,落实16个具有帮扶实力的企业和10个老区村结成帮扶共建对子,有效对接帮扶协议。在农业农村局设立“老区办”挂牌办公,一名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县委明文规定“全县各级妇联组织为本级老促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对省人大《条例》学习贯彻走深走实。全系统集中培训1 次,县人大视察1次。并落实经费和待遇问题。在财政局设立100万元老区建设基金,专户管理。

  智慧强能。以习近平总书记特色理论、老区思想凝心铸魂,在向政策法律、法规法纪学习的同时,向农业科技专家求智,向老区干部群众借智,苦练内功增智,全面提升老区现代化建设效能。

  持续蓄能。推广在部门协同并进中找到的新方法、新经验、新路径。各涉农部门共为老区村划拨涉农建设项目资金2000余万元,蹚出一条增红、增绿、增收、增效的发展新路,使党管老区的路子越走越宽。

聚焦红色宣传,引领高质量发展

  摸清兰西现有的红色资源“家底”。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庞雁鹏为组长的“兰西县保护红色资源领导小组”,在县乡老促会、县文旅局抽调5人组成工作队,结合全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老区村,对全县已知的河口屯惨案发生地、徐泽民抗日活动地、乔树藩出生地和于天放露营途经地等20余处革命遗址、旧址进行普查登记。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档案,形成系统的数据库,为后续的保护及利用工作提供基础材料。

  根据革命遗址分布特点设计了5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和宣传具有代表性的革命遗址,吸引游客了解兰西的红色资源。制作视频宣传红色文化。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旅游线路的宣传视频和图片吸引游客,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将革命遗址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团体参观学习。与文化单位合作,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宣传和教育活动,共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动员当地村民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加强红色阵地建设。在已有4处阵地基础上,筹资70万元,创建了红光镇义发老区村“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设有革命历史文化教育展厅100平方米、红色大讲堂60平方米、学员宿舍60平方米、多功能厅100平方米,已经投入使用。

聚焦文旅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

  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大力发展具有乡村特色的文旅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目前,革命老区黄崖子民俗村已完成对“六大坊”的升级改造,并建设东北村落民俗文化馆,与广东众米合作运营,建设无动力儿童乐园、露营地、直播基地、农产品展销中心、二人转剧场和乡村酒吧。坐落在义发老区村的占地1.2万平方米的红光果蔬采摘园项目以“乡村文化旅游+研学实践教育”为基础,构建绿色田园综合体,打造体验式乡村文化旅游,推出“畅游兰西1日精品线路之民俗非遗之旅,乡村休闲之旅”,截至目前,接待近150万游客,旅游综合性收入约4亿元。

  去年在革命老区重点打造了东北村落文化馆项目建设。依托地缘优势,全力打造哈北田园卫星城,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将农业和旅游业有效嫁接,实施“旅游+农业”观光采摘项目,进一步延伸农业休闲康养产业链条,沿哈黑路、绥肇路、安兰路沿线建成了葡萄、樱桃、草莓、香瓜、叶菜、菌类等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50余处。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保存完好的民俗村落,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现场教学、红色研学。同时,带动了餐饮等产业,村民经营起商铺和农家乐,100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

聚焦文化传播,助力高质量发展

  继续探索红色文化进校园。把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融入教育教学教改全过程。总结平山镇中心小学“红色基因火起来”、临江镇东风中学“多措构建法治教育新格局”、红星乡第一中学“传承红色基因,塑造红色灵魂”、兰西县第二小学“传承红色基因,走出特色育人路”等经验,受到多家媒体的特别关注和报道。

  巩固拓展“农家红色书屋”。每个书屋设施齐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配备图书500多册,报刊、期刊种类2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200多种。据统计,每个农家书屋每周借阅书刊200余次,在书屋阅读300多人次。全县10个老区村率先创建了农民红色书屋,以读书阅读为依托宣传红色文化,对群众进行科技、文化、乡风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对全县广大农村、基层社区设立各类书屋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涌现出各类文化中心户150多户。

  广开常态化宣传渠道。开展“学、用、评”实践活动。对《中国老区建设》《黑龙江革命老区》,组织开展学刊、用刊、评刊活动,每年表彰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开辟期刊专栏。在县委宣传部主办的《呼兰河文艺》期刊上开辟了“老区史话”栏目,在兰西县电台、电视台开设“老区之声”专题节目。为便于收听,提高村民参与度,各帮扶部门为老区群众赠送1000台收音机。全县15个乡镇老促会和48个理事单位加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网,做到了县乡镇注册会员全覆盖。各乡镇老促会加入县老促会QQ工作群、通讯微信群,搭建了便捷沟通的平台。扩大宣传面。落实2万元专项经费,为10个老区村统一制作了老区宣传图板,统一印制宣传条幅标语、宣传单、宣传画,发到村屯粘贴。同时,在兰西县政务网开设老区咨询热线,协助史志部门编撰《兰西红色历史》篇章,出版《兰西革命英烈录》《老区村纪事》《彩虹在血花中闪烁》等书刊,并发给各基层组织;利用公共阅览栏、宣传橱窗、公益广告牌、公共场所大屏幕电视、电台等公共设施,以及农村广播、布告栏、社交群聊、短视频、抖音平台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红色文化宣传;倡导相关人员每日在微博上传红色图片,编辑红色短文、诗歌,转发红色歌曲、故事等。会同文旅局组织“红色文化传播分队”下农村、进社区、入企业,开展红色演出、老区知识竞赛、革命故事、赋诗作词、书画影展等文艺节目10多场(次);发送红色短信上百条;制作革命遗址、遗迹,老区风貌电视专题片,增强红色资源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老区文化宣传新闻报道。去年共刊稿65篇。其中《中国老区建设》8篇、中国老区网31篇、《黑龙江革命老区》18篇、《绥化日报》8篇。

聚焦向“新”而行,推动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乡镇老促会队伍的中坚作用。把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层级由“中间地带”打造成“中坚力量”,尽到“双向职责”。县委精心选拔,调整改变了乡镇老促会队伍“老化、僵化、弱化、虚化”问题,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了队伍整体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执行力,使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不少标志性成果,《中国老区建设》加“编者按”作专题报道,受到广泛好评。

  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共组建10支服务老区志愿服务团队,原县委书记关海涛为各支团队授旗。在开展“许美好志愿、爱心献老区”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志愿者团队积极投身到理论宣讲、红色故事、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工作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阳光志愿者团队负责人赵庆先后荣获“中国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全国第十二届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黑龙江省十佳道德模范”“绥化市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光荣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充分发挥“八大员”队伍带动作用。从县老区精神研究会、县老促会成员单位、县乡老促会,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和村“两委”干部中选聘了由40人组成的“八大员”队伍,并颁发了聘书,进行了全员集中培训,召开了研讨会,组织开展了调研活动等。这支队伍在撰写红色史志、上好红色党课、挖掘红色资源,倡导红色家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弘扬新风正气上起到了领航员作用。平山镇老促会会长胡恩涛,组织本镇“八大员”打造“赤诚老区情”工作品牌,其事迹在《黑龙江革命老区》、中国老区网上进行了报道。

  充分发挥“新农人”的“兴农”作用。实施“经纪活农”战略,全县老区70多位资深蔬菜经纪人上接市场、下连农户,为农民购销穿针引线,搭桥挂钩,将兰西菜倒腾进哈市70余万吨、供应南方1万余吨;销售畜禽达40多万头(只),促成市场交易额1.1亿元,占全县市场成交总额的1.5%左右。复兴老区村的志华棚室生产合作社、河口老区村的兰农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富河老区村的杜忠宝现代农机合作社、义发村的杜庆武青远合作社都成为省市、国家级示范社。

  充分发挥技术革新型人才的攻关作用。发现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传统农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并行促进,不断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平山镇复兴村候喜瑞从事农业机械(尾带农具)修理10余年,苦心钻研,请教老师,拜访专业机匠,成功研发了深松双垄锄草机,一天作业可达60亩,工省效宏,每亩可降低成本20元,增收百元。

  去年4月,国家和省“一网两刊”先后报道了《发展新质生力——兰西老促会这样发力》和《兰西致力创新老区“四体”推进模式》,即,活化宣传载体、凝聚关爱群体、夯实服务载体、提质产业实体的新闻报道。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新年伊始,在实现老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兰西县老促会系统继续永葆奋斗者的精气神,真抓实干、紧张快干、埋头苦干,团结一心创造新业绩,以出彩无悔的老区工作者人生,铸就老区振兴发展的新辉煌!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