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李瑞景与呔商兄弟协助李大钊拓展红色交通线

来源:绥化日报 2024-12-13 字体:

张成贵  
 

       青冈历史悠久,区位优势独特,通肯河流域大量出土第四纪古生物猛犸象、披毛犀等化石,被誉为“中国猛犸象故乡”;在宋金时期属蒲与路,设有兵站;清咸丰元年(1851年)由卜奎(今齐齐哈尔市)派屯官来此择地开垦,沿通肯河西岸从南向北建立六个官屯并拨230户移民到此定居,六屯(今青冈县兴华镇)很快成为连接通肯河两岸、河东各地(海伦、望奎、绥棱、北林、庆安、铁力)去往卜奎的必经之地;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六屯又成为当时绥化地区东、北部各县(包括明水、拜泉)去往安达火车站的交通要道;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正式建县后,卜奎大道(哈尔滨松花江北岸重镇呼兰至省城卜奎)、大遇路(通肯河东各地经六屯至安达)以及呼海路(通肯河上游北岸、海伦至呼兰河畔兰西、呼兰)等重要道路均通过青冈县境。由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1913年青冈就有了官办邮局并在六屯设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县城及周边官家、商号发电报均需来此办理,所以人们常说“先有兴华、后有青冈”,许多抗联英雄都与通肯河畔五个革命老区村,特别是六屯有渊源。

1954年3月27日青冈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台摄影(前排左二为李瑞景)。

  

  翻开《青冈县志》(1986年版),在“人物篇”中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建国初期曾任青冈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常委的呔商(东北人对闯关东来本地经商的以乐亭县为主体的冀东商人的统称)李瑞景。

  李祥年,号瑞景,1882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同族兄弟(长李大钊7岁),两人联系紧密、感情较深。受李大钊的进步思想影响,李瑞景早年积极参与革命工作,李大钊牺牲后他依然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支持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都作出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杰出的呔商代表,东北解放后被聘为松江省首届参议员,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筹委会)常委和省人大代表。

  1903年,借着中东铁路开通的东风,21岁的李瑞景离开故乡,随着“闯关东”的大潮来到关外,历经坎坷在哈尔滨落脚,先从旅店伙计干起,而后与人合股经营“宏昌远”牛店,44岁时又到青冈与人合股经营“瑞兴泉”烧锅、粮栈和杂货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绥化地区志·下卷·人物》第二章第一节《革命烈士英名录》也收录了李瑞景的事迹。

  《黑龙江省志·第二卷·大事记》445页赫然记载:1924年6月11日,李大钊、王荷波、罗章龙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途中到哈尔滨。李大钊由其堂兄李祥年介绍往(住)道外太古街宏昌贸杂货铺。他在哈停留3天,其间,曾同苏联驻哈领事会晤。事实上,李大钊一生中两次到哈尔滨共停留六天时间(去苏联往返经停各三天),均住在乐亭老乡、李瑞景拜把子兄弟、呔商王芳田的宏昌茂杂货铺。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为庆祝建党百年编写的《哈尔滨红色经典故事》中《李大钊小住宏昌茂》一文专门记载此事件。

李大钊经哈赴苏开会    李瑞景全力掩护帮助

  《中国共产党东北交通线》记述,李大钊作为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非常重视中共与俄共(布)和共产国际的关系,精心设计并暗中开辟了经中东铁路乘火车到满洲里过境的秘密交通线。哈尔滨这座因中东铁路开通而兴起的“东方莫斯科”,就成了这条“红色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等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苏联参加有关会议,张太雷赴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工作,途经哈尔滨时,都是李大钊事先写信给他的同学挚友、乐亭老乡邓洁民(父亲是闯关东的呔商,其本人出生在原属吉林、今黑龙江省的宾县),住在哈尔滨著名呔商武百祥参股的东华学校(邓洁民作为校长,曾在这里掩护过南开校友、吉林同乡马骏,李大钊派张太雷赴苏、罗章龙来哈工作都曾在此落脚,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赴法勤工俭学前后也曾专程到访驻留)。然而李大钊此行却十分复杂艰难。

       经深入考证,1924年5月,为避开反动军阀政府军警、特务的缉捕,李大钊带着长子李葆华(当时只有15岁,建国后曾任水利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政协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等职务)到昌黎五峰山避难。6月初地下党员于树德上山向李大钊传达了中共中央的紧急通知,委派他作为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带队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李大钊随即秘密返京,一方面派彭泽湘、卜士奇两位青年代表马上动身到哈尔滨松花江北的青冈县邮局,找乐亭老乡、同窗好友、地下党员刘宽(号子孚,长李大钊6岁,与李大钊在乡村私塾、永平府中学堂、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三度同学)共同筹划出国准备工作,并前往过境目的地满洲里踏查地形,意图雇佣马车偷渡国境;另一方面安排其他参会代表王荷波、姚作民、刘清扬等人分头到哈尔滨会合;他本人则冒险只身前往昌黎找呔商挚友杨扶青筹集赴苏经费。

1951年4月4日东北人民政府批复文件:补选张瑞麟等十三人为省政府委员、李瑞景等十一人为省协商委员。

  

  据杜全忠编著《李大钊研读》记载:“……当大钊乘夜车赶到昌黎,找到杨扶青,没等大钊把来意说完,杨扶青满口答应,并写了一封信,让大钊到新中罐头公司设在哈尔滨市的分庄提取500块银币……”

  由于1922年春哈尔滨发生反对国际共管中东铁路、要求取消二十一条的反帝爱国运动,被称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李大钊留日同学、周恩来南开校友邓洁民作为代表赴京请愿,因发表演说强烈反对张作霖的军阀统治而被东北当局通缉,便在李大钊、邵飘萍等友人劝说和安排下临时留在了北京,先后担任北京警官高等学校校长、陆军检阅使冯玉祥将军的家庭教师,并在冯玉祥的大力支持下创办北京国际大学,因而哈尔滨的东华学校已不能再作为革命人士中转的秘密“渡口”和交通驿站,无法再为赴苏的中共代表提供住宿方便、办理越境事宜,如何快速安全抵达莫斯科参会,便成了一道难题。

  李大钊到达哈尔滨后,首先联系了族兄李瑞景(很多专家的专著写为堂兄,有待进一步考证)。兄弟二人见面后,据王艳萍著《李大钊与唐山》一书《李大钊与李瑞景》一节描述:“为了李大钊和其他同志的安全,李瑞景曾两次把他们送到磕头弟兄王芳田在道外开设的‘宏昌茂’杂货店去住。王芳田与李瑞景是同乡,又是结拜的弟兄,忠厚老实可靠。”

       李大钊在哈期间,李瑞景为保障李大钊的安全,谨防自己的宏昌远牛店被反动当局关注,在呔商王芳田处安顿好李大钊后,首先到新中罐头公司哈尔滨分庄提取杨扶青资助的500块银元并兑换成卢布,还陪同李大钊特意去呔商后代邓洁民创办的、为掩护大批赴苏代表和来哈从事革命工作的共产党人作出重大贡献的东华学校校址参观。李大钊参观时对兄长李瑞景感慨说:“眼下时局,军阀割据,干革命、去苏联很危险,要是邓洁民还在哈尔滨,就不会让你出面了。”在哈停留三天,李大钊不仅会见了苏联驻哈领事,还考察了中东铁路工人运动和中俄工业大学校(今哈工大)学生运动情况,并利用晚上时间向李瑞景、王芳田介绍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筹备召开国民党一大、制定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等情况,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令二位老乡兄长眼界大开、心生向往,对他此行的安全问题也更加上心。

李瑞景建国初期(担任青冈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席)留影。

  

  由于李瑞景从事贩牛生意经常与俄国人、蒙古人打交道,不但能讲比较流利的经商所用俄语,而且在中东铁路俄方管理人员、满洲里等边境地区俄籍商人中人脉较广,并与当地中国商人关系密切,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雇佣三挂马车运送李大钊等赴苏代表越境的重任自然落在了他的肩上。

  在李大钊的缜密安排和李瑞景、刘子孚等人的掩护帮助下,赴苏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的中共代表们成功跨越国境线,踏上了前往“赤都”莫斯科的火车。刘荆山著《李大钊轶事补遗》描述:因是偷渡国境,车夫必须熟悉去苏联的道路环境。他们夜里起程,李大钊坐的是头辆车,刘子孚坐在头车护送。在快到国境交界处的紧要关头,刘子孚从车夫手里接过大晃鞭,顺利护送代表团到去莫斯科的西伯利亚铁路的一个车站上,完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光荣任务。

  李大钊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在苏联工作几个月后,因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赶贿选总统曹锟下台、逐废帝溥仪出宫、邀孙中山入京主政,革命形势朝着有利方向发展,鉴于他与孙中山、冯玉祥的特殊关系,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尽快回国。途经哈尔滨时,李大钊再次住进兄长李瑞景刻意安排、呔商王芳田独立经营的宏昌茂杂货铺里。归程三天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李大钊白天倾心指导哈尔滨党组织建设和工人运动、学生运动,晚上则向李瑞景、王芳田热情宣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喜人局面,说那里的工农当家做了主人,中国革命非走苏联的路不可,这更加坚定了李瑞景义无反顾支持本家兄弟干革命的决心,李大钊还赠送二人苏联建国银币等纪念品。由于李大钊受命归国期间北京的形势急转直下,段祺瑞入京临时执政、冯玉祥被迫下野、孙中山尚未抵京,北方局势变得极端危险,李瑞景和王芳田都劝李大钊在哈尔滨暂时躲避一阵,等北京的时局稳定下来再回去,李大钊却大义凛然地说:“干革命就不怕牺牲,中国革命要走俄国的道路,必将是一场艰苦的斗争。”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返京,迎孙中山北上共谋国共两党合作发展大计。

李大钊拓展秘密通道    李瑞景担任红色使者

  然而斗争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远非如此,李大钊回国后不久孙中山逝世,为防范反动军阀再蹈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的覆辙,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李大钊又以国民党中央执委、北京执行部负责人的身份,向临时执政府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的倡议,坚决反对组织所谓的“善后会议”,邓洁民因积极参与此项运动,招致段祺瑞政府拘拿,不得不隐姓埋名(化名马天民)避居天津法租界,并于1925年6月18日公开登报宣布“在天津投河自尽”(实际为1926年4月26日病亡)。由众多同学同乡、呔商兄弟历尽艰辛协助开辟的,许多中共早期领导人都曾走过的赴苏秘密通道如何延续下去、怎样发挥作用再一次成为李大钊亟待解决的课题。因为当时东北地区不仅具有毗邻俄蒙日韩的地缘优势,而且经济发达,重工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更重要的是中东铁路、西伯利亚铁路作为中共与共产国际和苏联互通联络的交通“大动脉”,能否保证“哈尔滨—满洲里—赤塔”这条红色交通线畅通无阻至关重要。尤其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情况下,李大钊曾亲身经历了经哈赴苏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往返途中的惊险状况,特别是在昌黎火车站被搜查、到达哈尔滨当天北洋政府内务部即向各省发出了对李大钊等共产党人的“海捕文书”这一系列险情后,考虑到有必要在中东铁路周边增设一处地下交通站,一旦从哈尔滨去苏联受阻,通过备用线路仍能继续保持同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正常往来与工作交流。

  正因如此,李大钊启用了1922年邓洁民留京后由他直接派到黑龙江省青冈县邮局工作的好同学、好同志刘子孚。据王艳萍著《李大钊与唐山》中《志同道合的同窗学友——李大钊与刘子孚》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后,李大钊介绍刘子孚加入了党组织。1922年李大钊主持中共北京地委工作时,派刘子孚到黑龙江省青冈县邮政局工作,刘子孚在青冈县负责革命报刊的发行,《新青年》《少年中国》《中国工人》《民国日报》等等。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李大钊介绍刘子孚加入中国国民党,以刘质夫的名字工作。”虽然刘子孚不是呔商,只是以国民党党员的公开身份做革命宣传工作,但此人曾在1924年李大钊赴苏之前去满洲里踏查路线,并亲自护送李大钊等人乘坐李瑞景雇的马车偷越国境,故而与李瑞景早已熟识,正好可以利用青冈区位优势、李瑞景呔商身份和会说俄语的特长,进一步发挥二人互补作用。所以经李大钊授意安排、刘子孚协助配合、李瑞景积极响应,自1926年秋开始,李瑞景在继续经营哈尔滨牛店的同时,又到青冈与人合股开设“瑞兴泉”,经营烧锅、粮栈、杂货铺等生意,一方面继续经商赚取经费支持李大钊干革命,另一方面借助青冈南接哈尔滨、西北临近中东铁路线上安达站、昂昂溪(即齐齐哈尔)站的有利地形,由刘子孚做地下交通员传递消息、接转经费,从而把青冈和六屯作为“红色丝绸之路”上重要一环预先建设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种种迹象表明,李瑞景之所以选择到离哈尔滨百公里外的青冈经商,既不是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之后不堪受欺压的逃亡之法,也不是1927年李大钊牺牲后紧急避难的无奈之举,而是在邓洁民病故后李大钊深思熟虑的应急之策。然而李大钊怎么也想不到辟建青冈交通站的第二年春天,军阀张作霖居然强闯苏联大使馆并对其痛下杀手(李大钊从苏联回国至遇害这段时间里,这条红色之路是否已经发挥作用仍有待考证)。如今看来,尽管青冈这条备用红色交通线尚未完全发挥出预期作用(1925年10月被李大钊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李大钊被反动军阀绞杀后奉调回国、继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的马骏,1927年底又被张作霖捕获并于转年2月杀害),但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作为唯一一次在境外成功组织的党代会,与会代表去苏联参会所经停的哈尔滨,以及一手开辟经哈赴苏“红色丝绸之路”的李大钊及李瑞景等乐亭同乡、呔商兄弟,都永远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李大钊英勇就义之后    李瑞景至死扎根青冈

  经深入研究发现,在李大钊英勇就义后,李瑞景一如既往暗中支持革命事业。1931年8月因反抗当局将宏昌远牛店迁走的指令,加上随后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李瑞景断然舍弃了哈尔滨的生意,热心参与青冈的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除夕(2月5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随后大举北犯,当时的县长杜含英抵抗意志薄弱,准备放弃青冈县城,李瑞景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全力支持公安局长王宪安等人抗战主张,自告奋勇筹集军费,得到商务会长刘占一等商界人士的一致响应;4月日军飞机轰炸青冈县城,炸死了瑞兴泉员工李保财的父母和妻子,李瑞景不惜重金入殓死者,并且收养李保财父子俩,逐步把养子李保财、孙子李旺培养成为革命军人;1943年李瑞景为过继的儿子李海涛(原名李振华,李大钊牺牲六年后下葬时,受北平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林枫指派,为烈士扛幡遭到特务追杀而改名,抗战时期曾任中共昌乐联合县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第十总队长、冀热辽区十七地委书记,东北解放时担任过辽北省委书记、松江省委宣传部长、东北行政委员会通化财经办主任,建国后历任劳动部、林业部和森林工业部的司长,文革后任天津市副检察长)介绍来的革命同志石铁生慷慨解囊,支持保障其在东北、华北地区开展抗日秘密工作。李瑞景在抗战期间不仅带头捐款捐物、支持赞助地方武装抵抗日本侵略者,而且据《青冈英模人物》记载,还掩护救治过闫振刚(红军长征时期朱德曾赠送他一条皮带)等抗联战士。受李瑞景影响,青冈的商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为当地的抗日斗争做出许多贡献。据呔商王富的后人回忆,其祖父曾利用自家经营马车运输生意的便利条件,暗中帮助抗联运送药品和伤员;回族商人马德功曾跟儿女回忆,他的父亲当年在其三合盛皮铺,为抗联秘密加工制作马鞍、靰鞡、皮帽、套袖、棉手套等军需品。

  在青冈经历近十四年的艰苦卓绝抗战过程中,李瑞景逐渐以自身的影响力成为当地商界的头面人物。据袁清著《通肯河畔枪声——建国前青冈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纪实》记述,抗日战争胜利后,李瑞景代表全县各界人士在苏联红军进驻青冈欢迎大会上致辞。

       东北解放后,李瑞景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参加民主建设,踊跃投身社会事业,1945年底被推选为青冈县参议员,1946年被聘为松江省(1945.11.15-1946.8.16青冈县归其管辖)首届参议会参议员;1950年先后被选为青冈县人民代表、政府委员、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也就是县政协)副主席;1951年3月以民主人士身份被特邀去省城齐齐哈尔,出席黑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首届二次会议,并被补选为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通常称作老省政协)委员;当年8月以省政治协商委员的身份,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北方根据地访问团东北分团黑龙江省访问小组,担任第一组组长,赴肇东、肇州、肇源三县抗联根据地访问(除黑河专区自行组织外,省派三个组,每组配组长2-3名,时任省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张瑞麟是东北分团副团长兼第一组组长,位列李瑞景之后的3号组长是省军事部的团长鉏景芳;时任省军事部部长于天放、省民政厅副厅长顾旭东等担任第二组组长,赴庆安、绥棱、海伦三县;时任省军事部副部长王钧、省交通厅厅长黄方刚担任第三组组长,赴讷河、克山、德都、北安四县);1952年在支援抗美援朝、捐款购买飞机大炮运动中,他作为青冈县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不但自己捐献旧币6亿元,还动员女婿商国兴捐了100万元旧币;1953年6月他作为8位特邀代表之一(全省共161名代表),参加了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代表会议,被选为省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常委,并担任筹备处委员(此次会议属于省工商联成立大会,李瑞景作为唯一的民主人士特邀代表,名列主席团成员第12位、开会时坐在主席台第一排、新当选委员照相时坐在前排最中间位置);1954年购买国家建设公债,他一次认购2000元人民币。1954年3月在青冈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坐在主席台前排3号位置),李瑞景被选为县政府委员和首届省人大代表(青冈县共6名,可惜当年8月新的黑龙江省成立、在哈尔滨召开黑龙江省首届人代会时,他在代表名单中被标注“已故”)。

1953年6月24日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前排左七为李瑞景)。

 

       经查阅省档案馆中省工商联的历史资料,1954年7月4日,李瑞景在当时的省会齐齐哈尔参加黑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会议期间,“突得胸部大动脉流(瘤)破裂病症治疗无效,逝世于齐齐哈尔市省立第一医院”(时任省政府主席陈雷、副主席于克,省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张瑞麟、王清正,省工商联主委成盛三、副主委朱元成参加了治丧委员会,6日下午3点在省立妇幼医院礼堂举行了追悼大会),终年72岁。据与李瑞景共同生活十年的外孙女商蕴茹回忆,黑龙江省政府为因公牺牲的李瑞景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另据李瑞景孙女李幼华在《读乐亭(21辑)》所写的回忆文章《我的爷爷们》记载,李瑞景追悼会上黑龙江省政府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分别送了挽联。省政府的挽联是:李瑞景先生永垂不朽;省政协的挽联是:为人民办事、为国家建设不辞劳苦的精神值得学习;省工商联的挽联是:贯彻政府政策法令,响应政府号召,爱国热情堪称赞!

黑龙江省政府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省政协)、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省工商联)送的挽联。

 

  纵观李瑞景的一生,受弟弟李大钊影响,自愿投身民主革命事业,是一位追求国家富强、民族独立的爱国民主人士,更是呔商中的杰出代表。据两年多来的考证发现,李瑞景来到青冈县与人合开瑞兴泉烧锅,经营粮栈、油坊、杂货铺等生意,后来又在六屯(解放后改叫八区,于天放曾率抗联部队在此战斗过)设立分号。由于他经商讲信用、做事重情义,与人为善、正直无私,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在当时的工商业界极具号召力。在他的带领下,瑞兴泉很快发展壮大,《青冈县志》“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私人工业情况表”显示,瑞兴泉烧锅年酿酒量达十四万四千斤,比县内其他酿酒行酿酒总和还多出四万四千斤,其资本占整个青冈县手工业资本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当时全县商业的重要支柱,李瑞景在松嫩平原哈齐北绥区域的商界地位举足轻重。

  在李瑞景身上,呔商重义守信、务实坚韧、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爱国爱家的精神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大革命时期为开展秘密工作他虽然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把自己的企业捐献给人民政府,并且为了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公私合营改造,受聘担任锦和盛药店经理,他对革命和建设的支持、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彰显了一个民族工商业者对这片黑土地的无限热爱和无私奉献。这份红色精神,将与李瑞景等呔商兄弟协助李大钊拓展“红色丝绸之路”的事迹一道流传后世,作为红色养分继续滋养浸润龙江这片沃土,鼓舞一代代青冈人继承李大钊、李瑞景等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冈而不懈奋斗!

  ( 作者系青冈县政协主席 )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