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爱洒乡村情最美 育成桃李竞芳菲

来源:绥化新闻网 2024-09-18 字体:

  文/摄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长大后,我也成了您!老师,谢谢您当初对我的教诲。”“老师,教师节快乐。我现在大四了,马上毕业,将来我也要做光荣的人民教师。”今年的教师节,绥棱县长山镇学校教师贾冬梅过得非常开心,这是她的第24个教师节,许多学生的祝福短信纷至沓来。节日当天,她作为全市优秀教师代表,有幸参加了绥化市教育系统第4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在活动现场,她心潮起伏,深刻感受到了师者的庄严神圣与无尚荣光。

  贾冬梅,2001年师范院校毕业后,就走上了绥棱县长山镇学校的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教坛新兵,到教学骨干,转眼间贾冬梅已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24个春秋。

  教学中,贾冬梅顾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由于是中文专业毕业,贾冬梅参加工作后,就担负起语文教学工作,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在全乡语文教学中崭露头角,成为语文学科的佼佼者。2003年下学期,全县农村小学全面开设英语课,她作为全校最年轻、学历最高、接受力最强的老师,被领导选派参加英语培训学习。放弃语文改教英语,这让她很纠结。但从教育大局出发,她毅然接受了新的挑战。

  2003年8月,贾冬梅和爱人带着5个月大的儿子来到县城,开始了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半个月的英语培训。白天,贾冬梅参加培训时,爱人在旅店负责照看孩子,课间休息时她回来送一次奶。每次喂完奶离开时,孩子都哭闹不停,贾冬梅只能眼含热泪回去继续英语培训。第二天,爱人对她说:昨天喂完奶走后,孩子哭闹不止,他就抱着孩子在大街上漫无目的溜达。这时,一位阿姨走过来提醒他说“千万别让孩子趴在肩膀上睡觉,容易憋死。”他赶紧把孩子抱过来,发现满脸泪痕的孩子已经趴在肩膀上睡着了,现在想起来很是后怕。听着爱人的讲述,贾冬梅心里打翻了五味瓶……时隔多年,绥棱县教师进修校研培部主任曾春风(时任英语培训班主任),每次提起贾冬梅,都对她当年抱孩子参加培训的精神赞不绝口。

  贾冬梅爱生如子。2013年集中办学后,贾冬梅又担任语文教学和教研主任工作。长山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居多,他们不仅需要知识的灌溉,更需要爱的滋养。单亲学生小阳平时跟爷爷生活,每天不洗脸就来上学,还经常迟到。每天贾冬梅都会把他领到办公室,用热水给他认真地洗脸、脖子和小手。有些孩子经常不吃早饭就来上学,贾冬梅就备一些面包、饼干、奶等食物,给他们吃。她的办公桌里有一个针线盒,随时缝补孩子们的坏衣服。她还常备一些衣物,遇到突然降温等异常天气,给衣着单薄的孩子增添衣物。

  2013级女孩小宇,二年级下学期妈妈突然病世,孩子陷入了悲伤中。贾冬梅给了小宇无私的关爱,每天上课都会走过来摸摸她的头,微笑地看看她,让她感受到浓浓的师爱。慢慢地,小宇走出了悲伤。一次上语文课,贾冬梅再次轻抚小宇时,小宇怯生生地喊了声“妈妈”。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里,贾冬梅轻轻地把小宇揽在怀中,爱怜地对她说“以后就做我的女儿吧。”从此,她家里多了个常客,小宇也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今年,贾冬梅教五年级毕业班。学生雨橦的父母外出打工,年迈的奶奶没法辅导孩子,雨橦从4月份选择住校。住宿第一天,雨橦想家想妈妈,偷偷在寝室哭泣。住校的贾冬梅得知情况后,就来到雨橦的寝室,将她搂在怀中,一边安慰她,一边给她擦眼泪。雨橦抱住贾老师,更加委屈地哭起来。一次,雨橦发烧,贾冬梅把她领到自己的寝室,为她量体温,吃退烧药,并给她煮了一碗荷包蛋方便面。饭后又烧了一壶热水,让孩子泡脚。很快,雨橦退烧了,她又紧紧地抱住贾老师,哽咽道:“老师,您就像妈妈,每次生病,妈妈都给我做面吃。”雨橦的奶奶只要看到贾冬梅,都会紧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贾老师,你对橦橦比我都细心。遇到你这样的好老师,这孩子有福啊……”

  贾冬梅业务精湛、教学能力强,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竞赛,五次获得市级说课、教学设计等竞赛特等奖,多次在县级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进行课堂教学展示。作为小学部的教研主任,和国家级规划课题十三五与十四五课题主持人,贾冬梅积极探索教学模式,进行各级各类教学改革和研究,顺利完成了两个国家级规划课题的研究和结题工作。对新入职教师,贾冬梅热情地传帮带,她成了年轻教师口中亲切的“贾姐”。

  爱洒乡村情最美,育成桃李竞芳菲。24年来,贾冬梅用爱的雨露,在教育园地上浇灌出满园芬芳。同时,贾冬梅也获得了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省优秀教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课改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展望未来,任重道远,贾冬梅正用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在乡村这片沃土上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编辑:刘申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