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保安村党支部书记任艳虹
吴永洁 姜仁彬 特约记者 段金林
编者按:
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农村的鲜明标志和重要内容。庆安县庆安镇保安村党支部书记任艳虹的事迹提供了一条可感可触可操作的路径,那就是全力从“四类”农户抓起,即盯紧边缘户返贫风险、化解先富户传统误区、强化产业户支撑功能、发挥示范户展示效应。这“四抓”具有可借鉴的价值,期望大家从中得到启示。
“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庆安县庆安镇保安村党支部书记任艳虹把强化乡村振兴同推进共同致富有效衔接,锚定四类典型户,用足钉子精神,使尽绣花功夫,怀着真情解民忧,投入厚意办实事,不断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美好生活品质,终于把弱村变成强村,从空壳村到富裕村,集体经济积累3874万元,人均年纯收入28650元。如今一走进保安村便感受到共同奔富的激情在涌动,这种“蒸蒸日上”的火热日子,散发出“热气腾腾”的奋斗气息。
自从任艳虹任职以来,坚持不懈地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创新拼搏,创造的先进经验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主流媒体发表,打造的“花田生态园”荣登《中国组织人事报》,典型事迹电教片《寻路》在全国发行,并获全省一等奖。保安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省农村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绥化市优秀党支部书记。
全力化解边缘户追富的困境
保安村在全县第一批实现整体脱贫,那些贫困户大多是靠政策扶持,倾斜帮扶才实现脱贫的,他们的根基并不牢固,弄不好就会成为“落套户”,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扯腿户”,任艳虹明确认识到这一点,为使领导班子形成对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他针对短板施策,切实帮助边缘户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同时对支部成员作了明确分工,每个成员帮扶一个边缘户,他把最难啃的硬骨头留给了自己。
任艳虹重点包扶的这个边缘户就是张殿阁屯的刘贵民。刘贵民是个木匠,手艺精,又能干,常年在外地打工挣钱。没想到52岁那年,他患小脑萎缩,再也干不了精细活了。对这样的人如何让他“造血”,成了挠头的难题。对此,任艳虹开动脑筋想措施,想出一条良策,村里成立工艺合作社,把全村的木匠集中起来,精明的木匠做精细活,刘贵民就由师傅领着只干些粗活,每月也能挣到3000元,外加承包地流转,年终的分红,让刘贵民有了固定收入,小日子又开始好起来。
任艳虹就是这样带领“一班人”开动脑筋,打开思路,为全村24个边缘户开辟了“造血”门路,一改过去“输血”的方式,让他们发挥能动意识进行农业生产。胡家屯的王国昌是个残疾人,腿脚不好,干不了什么活计,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大半辈子没娶上媳妇,后来半路找了个残疾女人成了家。对这样的夫妻“造血”的出路在哪里?任艳虹有高招。他在村里成立养殖合作社,集中养殖大鹅和小鸡,村里为残疾人投资入股,组织残疾人到合作社打工,根据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分配看护、投食、放牧等工作,让他们各有固定收入,不再坐等救济。
同时村里还投资建起扶贫大棚5栋,日光温室7栋,组织病残老弱村民进棚经营,确保有较高收入。特别是对这些户村里还实行整体搬迁,为他们盖起安居楼,集中进行安置,取暖、烧柴等全由村里保障供给,这些病残老弱村民不再有烦心事,能够安心奔富路。
着力破除“小富即安”传统思维
保安村整体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涌现了一批先富典型,任艳虹想把他们作为标杆榜样,带领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但意想不到的是在前进路上跳出一个拦路虎,这就是“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在这些先富户看来,小富安定就行了。这种传统误区阻挠着先富户不再继续奋斗、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生活。
任艳虹清醒地认识到,破解这种习惯思维并非轻而易举,必须用心用情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为此任艳虹精心选树了十间房的先富户李祥为榜样。李祥早年在外地饭店打工,由于他虚心好学,又潜心研究,学到包饺子的门道,回村后办起“东北饺子”专卖饭店,他的饺子美味香甜、筋道可口,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年纯收入达到六七十万元。
对此,任艳虹建议李祥扩大生产规模,创办连锁店,李祥起初坚决不同意。任艳虹多次上门开导,讲明原委道理,终于使李祥明白,虽然自己富起来了,但更应发挥引带作用,带动乡亲共同致富。从去年开始,李祥把“东北饺子”饭店开到安徽芜湖,充分展示东北特色,得到顾客的青睐。后又到湖北、山东、河南大中城市开起连锁店210家,员工达到近千人,成为全国闻名的饺子王,两年纯利达到560万元。
李祥这个典型树立以后,全村形成了争富奔富的热潮。为推动共同致富,任艳虹因势利导,及时在全村开展了“富人就在身边”“富裕家庭就是近邻”等项活动,启发农民争创先富典型。村民褚景彬靠烙煎饼起家,后又扩大面食种类,油饼、发糕、糕点样样都经营,还成立了餐饮公司,成为全县有名的“打卡”地。
竭力强化产业户的造富潜能
近几年来,保安村相继创办了18家户办企业,大多都由传统的“四坊”发展起来。企业本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也是实现共富的资源。任艳虹极力动员这些企业实体扩大生产规模。延伸扩展企业需要占一些撂荒地和院落地,但农户不支持,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任艳虹回想起了婆婆丁产业发展的历程。
保安村农民发挥临近县城市场的优势,早在6年前就开发出婆婆丁产业,当婆婆丁刚冒芽长叶时,农民便采摘到市场上去卖,都卖上了好价钱。但婆婆丁仅有一个月时间,便开花结籽变成枯草。面对此情,任艳虹又引导农户探索新的生产模式,变季节生产为常年生产,很快开辟出三种模式,错季生产模式、优秀品种模式、绿色种植模式,当年全村就发展到32个婆婆丁种植专业户,为农户年创收200多万元,还被农业部树立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通过对婆婆丁产业发展壮大历程的回顾,任艳虹深刻认识到,任何户办企业要创新发展,必须同农民致富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农民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任艳虹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后,在引带村民发展企业时,把着力点紧紧放在惠民利村上。
吉家屯田辉创办的酒厂是一家祖传老作坊,由于采用的祖传秘方酿制发酵,制出的酒醇香悠长,销售供不应求。任艳虹就建议他引进现代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让农民工进厂打工,把酒厂办成富民产业。田辉却认为自家酒厂靠的就是“笨酿”,才创出名牌赢得信誉,自己要牢牢守住“笨酿”。任艳虹多次苦口婆心做工作,讲透说清,“守住”不等于“固守”,企业要发展必须把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旧作坊才能焕发新活力,更能办成富民产业得到百姓的青睐和支持。通过这番工作,田辉终于明确了发展方向,引进了一批先进加工设备。在扩大厂房面积时,许多农户主动腾出小园田、小仓房,确保田辉快速扩建了厂房。扩大生产后,田辉及时招进本地十几名农民作为职工,白酒产量每天由30斤猛增到100多斤,还带动村民张树艳也办起酒厂。两家酒厂生产规模大、用料多,任艳虹就在村里开辟5000亩高粱种植区,作为白酒原料供应基地,使得农产品能在本地转化,实现了酒厂和农民双赢,成为富民的支柱产业。
任艳虹就是这样,坚定一个信念,产业只有富民,才有大发展。产业开了头,就要一盯到底,因此他积极为企业出点子,拓宽发展门路,开创新局面。保安村早些年办有一个冷冻厂,承包给村民曹洪印经营,主要经营保鲜蔬菜、水果,由于吃不饱,年年亏本。任艳虹当选党支部书记后,充分发挥本地地域优势,实现就地加工升级,使冷冻厂成为富民强村企业。保安村村民借助临近县城市场的优势一直把种植甜黏玉米作为当家产业,但黏玉米是季节产品,只短期热销。面对此情,任艳虹就积极建议曹洪印改革加工设备,生产冷藏保鲜产品,让消费者常年能吃到香甜黏玉米。任艳虹一直盯住这件事,春季种植时,他多方发动村民,多种黏玉米,全村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等到成熟季节,他又跑屯入户,帮助厂家以优惠价格收购;然后指导企业制成各种风味的黏玉米,进行真空包装,放置冷藏车间保鲜,等到春冬季节再出售,利润翻了两番,既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又创造了高额利润,办了一举多得的好事。
全力发挥花田风景区带富效应
如何做到乡村振兴与富民强村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双赢?这是任艳虹反复思考的问题,始终没寻找到满意答案。后来他从张殿阁村民吉臣创办花田庭院中得到启发。
保安村从前年开始打造美丽村屯建设。虽然面子美了,里子并不美,鸡鸭照常满街飞。此种状况引起任艳虹重视,他认为,庭院虽是乡村的里子,但同“面子”紧密相连,“面子”建设得再好,“里子”不好,也会破坏面子建设成果。要建设美丽乡村,应当“里子”“面子”一体推进,在这方面吉臣提供了样板。
吉臣在自己家里的房前屋后,路旁墙角,栽满了花草,藤架上的葫芦,窗台上的盆景,充分体现出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他还独具匠心把各种彩色塑料瓶盒,组合成生活气息浓郁的小场景。走进他家小院“开窗见花,出门踏绿”,变成了精致花园。吉臣家每天人来人往,吉臣又腾出两间房,办起家庭旅馆,外地游客也到他家参观住宿,每天有不菲的收入。
任艳虹见景生情,突发灵感,感悟到这种花田庭院是乡村振兴的缩影,也是幸福生活的展示,应该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基于这种认识,任艳虹立即向镇党委作了详细汇报,镇党委决定在全镇开展“绿乡花田”建设,并把保安村作为先行试点村。
任艳虹深感责任重大,他采取小规模、渐推进、求长效的方式,根据农民意愿,因户制宜,一户一景,突出生态美、风尚美,综合整体推进,循序渐进发展。为快速打造花田庭院,任艳虹还把省市专家请来组成指导队,把本村“五老”汇聚成智囊团,把党团员和青年组建成突击队,走门入户做过细的发动工作。有些农户担心建设花田庭院影响种菜,他们推广了姜贵友巧用庭院的典型。姜贵友利用闲置瓦片,精心搭建花式围栏,围出一片菜地,再梯次地放置鲜花,将杂乱的菜地改造成富有情趣的花田,庭院鲜花缤纷多彩,绿菜生机盎然,花菜兼得,小院美透了,村民乐翻了,迅速掀起争建花田庭院的热潮。
建设花田庭院是为推进花田村落建设,任艳虹带领班子成员整体开发两个自然屯搬迁后闲置的30公顷地块,打造风景区和快乐园,分别建成育苗基地、果树园地、日光温室、花卉园地,一年四季可进棚摘果,到园赏花,既让村民创收,又能让游客观光。为使游乐园风景优美独特,形成高山流水的情韵,他们把洼地、水泡、池塘连片开掘,建成水中种荷花,水下养鱼虾,岸边植杨柳,湖面建凉亭。水的问题解决了,就差一座“高山”,恰好周成窝棚屯有片高岗地,可改造成“山”。任艳虹动员“五老”出机动车、青年出力,机动车拉石运土,青年挑土垒山,很快建成一座20多米高的假山,在山中设置了环山环道、叠山悬梯、熊猫蹦云、过山飞车、空中城堡等游乐项目,让游客玩得过瘾,村民又增加了收入。每天来往的游客上千人。村民看到了商机,先后在风景区办起9家民宿、13家饭馆、11家超市,街头巷尾繁华热闹,尽显城乡烟火气。为让村民充分享受城市生活,他们还铺设燃气管道600米、地下排水管道4000米,自来水入户达到80%以上,花田风景区每年可为全村创收120万元,村民年终还可从中分红,成为全市文化兴村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