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何艳红:撑起留守儿童一片天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6-21 字体:

全媒体记者    陈 骁

 

  “我实在割舍不下这些留守的孩子,有过回市里的想法,也有学校与我沟通,但看着身边这些孩子,我就想如果我走了,他们该怎么办呢。”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北林区新华乡中心小学,五年一班班主任何艳红看着她陪伴了五年的学生们激动地说。

  何艳红,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就来到了新华乡中心小学,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农村学校,面对简陋的教学设施和基础较差的学生,她选择了坚守在三尺讲台、坚守着她热爱的教育事业、坚守她时时为之操心的学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家长为了生计,走出熟悉的田间地头来到城里务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新华乡中心小学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何艳红带的每届班级都有几名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不但家庭生活困难,更是缺乏亲情的关爱。何艳红一直视他们如己出,随着一届届学生毕业,一个个孩子长大,何艳红也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留守儿童创造出一片碧蓝的成长天地。

  宋梓赫是名留守儿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这也造成了他胆小懦弱的性格。班级组织的活动,他从不参加;课堂的提问,他也不愿意回答;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放学更是顺着墙根独自回家。看到这种情况,何艳红急在心里,几次三番想开导他,可宋梓赫时刻保持警惕,不愿意与奶奶之外的任何人交流。几次试探下,何艳红都无功而返。

  但何艳红没有放弃,反而抓住一切与宋梓赫沟通的机会。看到孩子换季衣服单薄,就将自己儿子的衣服拿给他;看到孩子营养不良,就把孩子带到自己家中,给他做好吃的;看到孩子不愿与同学沟通,就派班级里性恪开朗的孩子与他“结对子”,一起生活学习。经过不懈努力,宋梓赫也终于向老师同学们敞开心扉,变的乐观开朗,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与班级同学相处融洽,真真正正成为班级的一员。

  像宋梓赫这样被何艳红帮扶过的留守儿童,数不胜数,与学生谈谈心,陪着学生玩耍,为学生答疑解惑,是何艳红天必做的事。她的一举一动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守儿童,何艳红也用母爱般的关怀伴着一个个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在班级里,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就是“读书角”,小小的角落里,整齐的摆放着数十本图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林童话》《斗罗大陆》,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课外读物,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图书一部分来自何艳红儿子的,一部分是她四处搜集和购买的。

  何艳红说:“孩子们在学校主要依赖老师、教材和课堂,更倾向于被动学习,而阅读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吸收知识,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在何艳红的带动下,班级里许多孩子喜欢上了阅读。班级的学生李予涵也是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心,不善于表达。在了解情况后,何艳红就利用课间,带着李予涵大声朗读,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李予涵喜欢上了阅读,课间放学总是捧着图书不撒手,人也变得自信起来,成为了学校的“读书小达人”,并积极参加各类的朗读比赛。

  面对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何艳红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有些留守儿童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较差,缺乏自觉性,厌学情绪严重等。针对这些问题,何艳红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何艳红总结出18字方针,“平时高看一眼、没事多问一声、有事多帮一把”。

  “这群孩子没有了父母照看,每天一放学就到处乱跑,每到寒暑假更是无人问津,成了惹事生非的‘野孩子’,年迈的爷爷奶奶们根本无法管束他们。我就把他们当成我的孩子一样,不论寒暑假,还是节假日,哪个孩子需要我,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每到节假日,何艳红就走村串户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并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项家访。每天晚上,她还要通过微信群的方式,给孩子讲课、答疑,陪伴孩子们完成作业,十几年如一日,从没有间断过。

  在何艳红细致入微的照料下,她的“孩子们”不仅快乐健康的成长,许多孩子都顺利进入初中,成绩也十分理想。也正是何艳红的这种师德,赢得了师生、家长的一致赞扬。提起何艳红老师,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何老师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