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乘风破浪 驶向深蓝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5-31 字体:

——记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院长张云棠

□全媒体记者 李海军

 

  当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如火如荼。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深耕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名字叫张云棠,是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院长。

受任于危难之际

  在世界上许多工业强国,一个高级蓝领的社会地位并不比一位科学家低。因此有人说,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庞大蓝领群体,支撑起了他们的工业体系。这话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也足以说明,职业教育在强国战略中的巨大作用。

  正是基于对职业教育的这种深刻认识,2023年6月,时年52岁的张云棠选择来到绥化,担任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院长,开启他职业生涯中一段特殊的里程。当踏上这块黑土地的那一刻,他的心中还是有着几丝忐忑:他担心自己并不算伟岸的身躯,担不起这份重任。

  本来,已经官至副厅的张云棠可以选择继续留在省城的机关里。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让他对于组织的召唤没有丝毫的迟疑:前面就算是险滩激流,也要拼尽全力!

  说张云棠是临危受命一点也不为过。2023年的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已经跌入谷底。生源枯竭,管理混乱,教职员工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选择躺平。占地10万平方米,拥有130余位专任教师的学院,在校学生只有不足百人,2023年的春季招生只迎来了4名新生……

  这样的局面,组织选择张云棠掌舵学院,意味着什么,张云棠比谁都清楚。亲朋好友也曾劝过他慎重,但当年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犹言在耳。面对困难,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冲锋!

回望曾经的辉煌

  绥化第二技师学院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学院的前身就是有着“火车司机的摇篮”美誉的绥化铁路司机学校。

  沿着中直路一路向南,来到路的尽头工农东路1号,这里就是曾经的绥化铁路司机学校,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一个让张云棠即将在这里挥洒魄力和智慧的地方。在过去的岁月里,绥化铁路司机学校就是绥化的一张名片,老绥化人几乎耳熟能详,它承载着几代绥化人的光荣与梦想。时逢千禧年,司机学校被当时的国家劳动部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也实现了从“火车司机的摇篮”到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历史性跨越。同年更名为黑龙江铁路高级技工学校,但老绥化人还是更喜欢铁路司机学校这个名字,觉得她亲切实在,更接地气。绥化铁路司机学校曾是一只飞在天空的彩凤。

  随着新世纪改革开放持续深化,中国经济社会全面与世界接轨。为适应新形势,发挥学校历史悠久、办学质优的长处,培养更多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按照国家部署,绥化铁路司机学校于2006年,正式晋升为技师学院,并被重新命名为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晋升为技师学院后,学校继续立足为铁路系统输送人才的办学优势,同时在属地绥化职工创业就业方面,为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困扰,到2002年,学院各项事业全线跌入谷底。学院不仅债台高筑,招生也变得越来越艰难。到2023年初,学校在校生人数下降到不足百人。

  为了尽快摆脱困境,重新让这所走过70年风雨的老校焕发新的生机,学院的主管部门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决定任命张云棠为院长,开展对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全面整顿。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张云棠的临危受命。

治沉疴须用猛药

  来到学院之后,张云棠才知道自己将面临的艰难局面。学院债台高筑,校园环境破烂不堪。就拿学生食堂来说,一个师生们吃饭的地方,卫生竟然不达标。不仅如此,作为当地最大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竟然无证、无专业、无生源。这“三无”的局面,让技师学院这艘航船陷入了急流险滩,几近搁浅。

  来到学院之后,虽然心里很急,但张云棠不动声色。他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全面了解了学院的现状。他知道,要治好病,得先找到病因,唯如此,才能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

  治沉疴还须用猛药。张云棠曾是全省优秀党支部书记。一直以来,他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人社厅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执行多项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党建引领这面大旗。走过多个领导岗位的他深知,思想是行动之先导,行动是思想之体现,学院的病根在于思想涣散,在于学院缺乏一种凝聚力。他要从转变观念,增强教育职员的信心上开刀。

  他上任之后干的第一件事,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他带领新班子连续开了几个会议,强调必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营造正能量的校园氛围。

  张云棠通过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截至目前,党建工作排名已从全省后位跃升至前列。张云棠经常和自己的同事们重复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他说这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指路明灯,是治理学院顽疾的一剂猛药。张云棠在工作中,认真将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新建党建文化、校史沿革、校园文化三大长廊和党建活动室,“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等校园文化墙,设立“学院路”“主题路”“初心路”“使命路”“教育路”等方式,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营造浓厚爱国爱党文化氛围,激发正能量和干事创业精神。

  不到一年的时间,全院教职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院以党建工作引领各项工作,学院在校园环境改造、招生工作进展等主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效,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2023年学院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

艰难地驶离险滩

  人心齐,泰山移。教职员工精神面貌的改变,让张云棠信心倍增。接着,张云棠就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向学院存在的几个老大难问题开刀。在调研中,张云棠发现,学院在食堂承包、保安、保洁、临时工的使用,临时性课时费的支出上存在很大漏洞。这就造成学院各项不合理支出大规模增加。为此,他成立工作专班,向这些顽疾开刀。身边人也曾劝过张云棠要小心,因为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是一条一条的利益链,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要给自己惹麻烦。对此,张云棠说,总要有人去捅这个马蜂窝,这个“恶人”我来当。在半年的时间里,张云棠通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几个重大问题的解决,不仅让学院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通过整改保安、保洁、临时工、课时费等几项不合理开支,共节约经费190万元,将其中160万元用于校园基础改造。领导班子精打细算,量力而为,仅用了160万元就完成了本应耗资1000万元才能完成的基础改造,把不合规变成合规,不合法变成合法,不可能变成可能,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去年以来,学院校园基础改造工作卓有成效:拆除危房,完善校园亮化工程,重新选址改建存在安全隐患的大门,对老办公楼与一公寓之间区域进行粉刷改造,建立“功德亭”;对一公寓和二公寓之间区域进行改造,栽种海棠树,题名“养心隅”;将原“鹤翔”标志建筑迁至篮球场北侧改造区域,建成“祥鹤亭”;对原图书馆后侧区域进行改造,取名“育成园”;将“炼石”迁至旗杆东侧位置,两面分别题字“为人民服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综合服务楼北侧、南侧两块区域分别建造停车场和羽毛球场;在综合楼五楼新建集读书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图书馆,对学院路、教育路进行修缮;重新铺设“初心路”,改造篮球场,重修老办公楼房盖和雨搭,建造体育场观景台,建造校园文化墙,改造宿舍楼,修缮变电所……

  学院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学习中成长为大国工匠。在采访中,一位正在实操的学员对记者说,学院这一年来的变化,让自己觉得当初来这里学习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段经历也将成为自己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

  到此,张云棠终于喘了一口气。他知道,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第二技师学院这艘航船终于艰难地驶离了险滩。

春风里华丽蜕变

  学院要想发展,必须解决招生难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苦练内功,让学院形成巨大的吸纳效应。你若花开,蝴蝶自来。

  为此,张云棠和他的团队,多措并举扩大影响,延伸拓宽招生渠道。学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服务招生工作。通过“五四”文艺汇演来加强宣传,在学生口口相传中扩大学院知名度,让学院家喻户晓;通过开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培训”三送服务,救助困难家庭,让上不起学的孩子能够有学可上,并承诺只要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来学院就读一律免费。此外,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与空港嘉航(北京)有限公司、圣世安义齿有限公司、华为集团、阿里巴巴等6家省内外企业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扩大招生,在创新引领、发展前行中,用好这个解决招生难题的正确方法。

  一系列举措彻底打破“三无”局面中“无生源”的局面,目前学院在校生共计300余人,秋季招生约500人,待到今年下半年学院在校生将达到近1000人,学院致力于三年之内招生达到3000人,真正实现招生上质的飞跃。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在这个春天里终于实现了华丽蜕变。

  随着学院逐渐走上正轨,张云棠又把提升学院办学层次,推进职业教育扩优提质提上了日程。去年以来,学院成功办理黑龙江铁道职业学校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顺利贯通“3+2”培养模式。成功增设护理、口腔义齿、航空服务3个技工专业,审批通过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汽车制造与检测3个中专专业,专业建设不断推进。成功申报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点,13个专业可直升大专。与俄罗斯开展联合办学,通过“3+2+2”和“3+4”模式实施人才培养。

  一系列举措彻底打破“三无”局面中“无证、无专业”的局面,从无证到有证,从无专业到有专业。张云棠说,学院的最终目标是逐步提升学院办学层次,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升学空间。

  您对未来还有什么梦想?

  面对记者最后的提问,张云棠爽朗地笑了。他说,为了一份责任,一年来呕心沥血,自己早已与学院这艘航船融为一体。接下来,最大的希望就是和学院的同事们一起,同舟共济,驾驶这艘满载他们梦想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深蓝……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