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阮桂玲养蜂生活甜如蜜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5-20 字体:

文/摄   何明君   佟年
 

  望奎县灯塔乡信三村农家女阮桂玲靠养蜂走上致富路,生活过得甜如蜜。

  今年53岁的阮桂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心地善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21岁那年结婚,当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靠种地、打零工挣钱,她做过豆腐、在烤烟房上过烤烟等,因家里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需要抚养,家里的收入并不高,生活十几年都没有还清外债,怎样改变家庭的贫困状况成了阮桂玲的一块心病。

  阮桂玲的爷公公有多年养蜂经历,她虚心向爷公公学习养蜂经验,爷公公在管理蜜蜂和从蜂箱里往出取蜂蜜的每个环节,她都牢牢记在心里。老人家当时年过八旬、还患了白内障,双目失明,再加上爷爷养蜂的时候蜂蜜不值钱,所以在她结婚的第二年爷公公就把蜜蜂送人了,阮桂玲很是心疼。

  2002年夏的一天中午,自家地头的树上飞来了一群蜜蜂,当时出于好奇,也出于对有灵性蜜蜂的同情,她就去外地养蜜蜂的亲属家,要来了一个破旧蜂箱,回来把树上的这箱小蜜蜂引回了家,凭借爷公公之前养过蜜蜂的经验,又借钱买了几十个蜂箱、摇蜜机和一些养蜂工具等。从此,阮桂玲便跌跌撞撞地走上了养蜂之路。

  养殖蜜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一门技术。通过与爷公公交谈,学习摸索养蜂经验,她心中有了底;在管理不当时,常被蜜蜂蜇得眼斜嘴歪,胳膊腿经常被蜇得肿胀起来。由开始的一箱蜜蜂,慢慢繁殖到50箱,生活也逐渐有了一些起色。但由于养蜂经验不足,也不懂科学,蜜蜂长了螨虫没有及时治疗,致使越冬的50多箱蜜蜂都没等到春天全都死掉了,阮桂玲很是心疼,这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心里感到极度崩溃。

  失败是成功之母。阮桂玲还是不甘心,她决定还要继续养蜜蜂,于是凑钱又从本县的富源乡买回蜜蜂。经过8年时间,养蜂像滚雪球似地从30箱发展繁殖到60多箱。为了提高自身养蜂技术,她从书店购买了《怎样养蜜蜂》书籍,还在邮局订阅了《养蜂》杂志自己学习。随着网络的发达,大女儿为了支持她,买了一台电脑,还在网上给她开了一个公众号,添加了养蜂群,然后又到百公里外的一户养蜂人家买回来十箱蜜蜂,重新开始养。因为她有上进心,一心把蜜蜂养好,阮桂玲白天干农活、管理蜜蜂,晚上回来急忙把电脑打开,与养蜂群里的一些养蜂人交流经验。白天在管理蜜蜂遇到的问题就在群里问大家,知道的都告诉她。她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感恩她在网上遇到好心的蜂友,指导她如何养好蜜蜂。随着养蜂年限的不断增加,买蜂蜜的客户越来越多。

  为了提高蜂蜜的品质、扩大养蜂规模,阮桂玲投资在伊春市林业局有椴树的林场建起一个养蜂场,委托他人经营。每年正式采蜜的时候,蜜蜂繁殖到120箱,当地的顾客给她起名为玲玲蜜蜂园。每年的8月份花期结束,阮桂玲便从蜜蜂园将纯天然优质的蜂蜜运回望奎县城。从2010年开始,她从农村搬到县城居住,办了执照,开了蜂蜜等产品经营店销售蜂蜜,所产的椴树蜜通过网络销往上海、深圳等地。同时还出售蜂胶、蜂王浆和蜂花粉,每年纯收入达7万元,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她已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小店儿,小女儿也在念大学,自己还购买了一辆送货车,走上了致富之路,小日子过得甜甜美美。谈到今后的打算,阮桂玲表示还要继续做好养蜂这项事业,把健康送到千家万户。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