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
劳动是人类共同的主题,热爱劳动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和传统美德。回望历史,无数劳动者以积极的劳动姿态、卓越的劳动创新、丰富的劳动创造、果敢的劳动担当和无私的劳动奉献,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托举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
世界上最完美的东西,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成绩与辛苦劳动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能够创造出来的。”
劳动之美,在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比比皆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应是最早记录劳动的诗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仅仅八个字,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先秦的《击壤歌》中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描绘了古代劳动人民早出晚归的劳作场面。我尤喜欢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劳动之美:“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农人通宵打谷的繁忙景象,也深切地感受农人收获秋谷的喜悦心情。这种劳动的场景,在我童年里依然可见,面对丰收,长辈们好像有使不完的劲。
劳动之美,是歌曲里最美妙的音符。那些背起大江的纤夫,他们吼出的一声声逆水行舟的船工号子,不断熔铸着江河两岸人民坚强不屈的灵魂。他们双脚踩痛多少岁月,拖负着朝生暮死的命运穿越一次又一次的风浪、狂潮、雷电。你听那砸向地面的夯歌,多么铿锵有力,在歌声里筑牢幸福的根基。《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石油工人之歌》等耳熟能详的歌曲,听起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小调,多以婉转悠扬的音律传递着劳动之乐、劳动之美。
劳动之美,体现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劳动这两个字之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一次被采访中平淡地说:“尽管天上有一颗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处有我的画像,名字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但我绝对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的一点成绩来自土地上的劳动。”劳动,是一种光芒,温暖世界,照亮未来。
劳动之美,美在创造,美在创新。劳动创造幸福,平凡铸就伟大,劳动是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那些为生活打拼、为国家奋斗、为社会奉献的劳动者背影,无疑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