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海
春和景明,古刹玉兰开。
每到春天,都要赴这场玉兰之约。穿过古刹的大殿,沿着红墙,一直走到古刹深处。远远地看到洁白如雪,二乔清雅,就加快了脚步。
想来,玉兰是个很烟火气的姑娘,她绝不会“美丽动人”。在早春乍暖还寒的时候,她披着自己柔软的“小毛衣”,暖暖和和地等待着春光。待气温缓缓回升,玉兰姑娘偷偷地掀起“毛衣”的一角,探出头来,毛衣慢慢脱掉,玉兰仙气飘飘地准备开放了。
总喜欢在古刹时赏玉兰,似乎这里和其他的地方不同。玉兰配着黄色、绿色的琉璃瓦,配上精美兽形瓦当,才有了十足的韵味。这一树一树的玉兰,开得冰清玉洁,满树繁华。它用上百年陪伴着晨钟暮鼓,守候着冬去春来,似乎演绎着一种独有的中国式浪漫。
当你走到花树下,你的眼前是一朵一朵硕大如莲的白玉兰。那白玉花皎皎如白玉,暗香浮动。每一朵都朝上兀自开着,花大而色白,真如一款和田白玉雕刻而成的花朵。它们无叶而花,倚在棕色的枝杈上,以古刹绛红色的墙为背景,仿佛已经入画,只等你来落款。玉兰树已经有上百年了,树极高,那些开在树顶上的花,你需要使劲仰头才能看到。而低矮处的花,婷婷玉立,随着春风抖动,自有一番曼妙。
古刹赏玉兰,赏的是一种古韵。古老的石栏处,精美的石雕花纹,写着岁月的密码。两尊石狮正昂首向前。而在石栏边,一树一树的玉兰努力地探出头来,张望着不远处绿色琉璃瓦的古亭,似乎那亭子是掩映在花树里的。而远处是依依的垂柳,那柳树是一种春天的新绿,绿得柔软,让人的心都醉了。
如果只有白玉兰,那似乎颜色有点单调。在白玉兰树旁,亦有很多二乔玉兰,它们的花色是渐变的,外面的花瓣是深粉色,而花瓣的内侧却是一种粉白,与白玉兰彼此呼应着,如呼朋唤友一般。那些二乔玉兰,斜伸出去,看到绿色的雕刻着龙头的琉璃瓦,自有一番欢喜,就痴痴地看,静静地守,直到花残凋落。
最妙的是小雨微歇,玉兰的花瓣儿上还残留着点点雨滴,就更有美人出浴般的清雅与灵动。花儿开得正好,意兴阑珊。耳边是古寺韵律,眼前是玉兰花开,颇有些古风。身边不少穿着汉服的姑娘,衣裙翩然地走在树下,似乎时间千古一瞬,而花却年年开放,从来不会辜负每一个春天。
玉兰,另名望春,它们守望着春天,在春天里起舞。尽管花期短暂,却活得通达、明澈。
那些玉兰开得十分随性,这边开着,那边已经有些凋零,大大的叶片就落在地面上,雪白一片。仿佛是高贵的佳人,转瞬变老,回身凝眸,一窗的冰肌玉骨,虽憔悴,仍清绝高雅。玉兰似乎是个参悟了生命的智者,花开花谢,人来人往,远方缘聚缘散,只道寻常。因此,它们开得那么平静、淡雅、不争不抢,淡薄间,有着一丝不食人间烟火的洒脱。
我捡拾一片落花,边缘处有一些黄晕,不禁想起李商隐在《花下醉》诗中云:“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残花亦是美的,做一枚花痴,亦是幸福的。而古刹赏玉兰,似乎我也寻到了一种豁达与明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