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仁东村:村产业从“0”到“N”的裂变

来源:绥化日报 2024-03-28 字体:

□特约记者 文晓光 万希龙

      新鲜的草莓、肥美的牛蛙、鲜活的小龙虾……“几乎每天都有预约来采摘草莓的,我们的草莓口感甜,红红的草莓就像我们仁东村的日子,红红火火。”海伦市东风镇仁东村党支部书记曲伟君说,红火的日子要靠产业发展,现在仁东村一年四季都有产业,小菜园、采摘园、垂钓园,牛场、酒场、水厂……产业由“0”到“1”,由“1”到“N”实现了裂变。

寒地新型免烧温室草莓采摘


虾稻共生养殖园区


牛蛙养殖大棚

  

  从仁东村的寒地新型免烧温室草莓采摘大棚出来,走进仁东村产业园区小龙虾特色养殖基地。

  这个基地是2021年仁东村产业园区利用温室发展的项目,构建了“支部+合作社+农民”的联结机制,发展小龙虾特色养殖项目,让南方的小龙虾在北方落户。

  为了解决虾苗配送不及时、成活率低等问题,仁东村学习掌握小龙虾繁殖技术,建设越冬池、繁育池,实现小龙虾自繁自养,既省去了虾苗运输环节,也降低了养殖成本。2023年仁东村小龙虾养殖发展到15万只以上,收入达10.5万元。同时与海伦市北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引进先进繁育技术。截至目前,龙虾池中有种虾1.2万只,预计今年4月份可繁育出虾苗100万尾以上。

  养好小龙虾,做大小龙虾项目同时,仁东村去年3月又利用两栋占地1000平方米的温室,首次引进牛蛙蛙苗30万尾,探索生长周期短、见效快、销售好的牛蛙养殖。

  经过近8个月的饲养,销售成蛙1万多斤,实现收益12万多元,去除饲养成本,纯收入实现4万元。目前,仁东村保留1栋牛蛙养殖温室,分池展示牛蛙从蝌蚪期、幼蛙期、成蛙期不同生长阶段,供学生科普教育及外来人员参观展示。

  如今,仁东村温室养殖牛蛙、小龙虾,实现了小龙虾自繁自养,并由温室养殖扩到稻田,建起的虾稻米养殖区,去年养殖小龙虾15万余只、产水稻2万余斤,收入21万元。

  走进同样位于东风镇的临河村,“学习仁东村养殖牛蛙的经验,我们村开始养殖牛蛙,后来居上,比仁东村养的还多,引进牛蛙200万尾,成活率在80%以上,粗略估算了一下,养一期牛蛙纯收入能达到45万元以上。”临河村党支部书记邹万福说。考虑到临河村在资金上的缺口,在乡镇领导的协调下,兴安村、宝星村与临河村签订了养殖合作协议。通过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没用“一分”国家政策资金,投资105万元,建设了全省最大的“寒地牛蛙养殖基地”,催生了“三个支部一条心”的锻长板、补短板全新联合发展模式。

  镇长尹艳忠说,临河村作为仁东村的“邻居”,充分发挥“近水楼台”的优越条件,率先主动找到仁东村对接产业项目。临近的育村村也结合仁东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利用自身产业基础、交通优势扩大建设粉条加工园区。

  “五红仁东”的经验持续被“复制”、被“推广”,不断产生“裂变”效应,由一枝独秀变花开满园,趟出了一条“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抱团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经过几年的发展,原来的仁东村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一片空白。如今的一栋栋温室和大棚拔地而起,新鲜的草莓、肥美的牛蛙、鲜活的小龙虾,小菜园、采摘园、垂钓园,牛场、酒场、水厂,先进的农机作业服务队,差异化、特色化、优质化的特色产品,刷新了人们对东北传统农村的产业认知,产业由无到有,不断壮大。

  过去的仁东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现在村民已实现了种、养、加、旅游、公益、务工等多产业、多途径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11000元提升到去年的21260元,实现了收入总量和增速的双跨越。

  仁东村村民郭井艳告诉记者,在村里的产业基地干零活,半年赚了7000多元。“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到村里来打扫卫生,干干零活,赚的钱基本够家里开销。”脱贫户崔淑华今年73岁,经常到村里务工增收。

  据介绍,去年,仁东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集体积累2500万元。先后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生态文明村、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等荣誉称号。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