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峰 徐天阳
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延伸至千家万户,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房点缀在田野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诉说着新农村的幸福变化……这些美丽图景,正是庆安县围绕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注脚。一幅产业繁荣、美丽宜居、幸福和谐的新画卷正在“绿乡”庆安的大地上徐徐展开。
聚合力党建引领新奋斗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
“我们结合优势,成立旅游开发公司,‘以旅促农、以农强旅’,打造城边村的‘诗和远方’,让村民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庆安镇党委书记徐坤栋带领各村给出了答案。
2023年夏季,庆安镇8个村融资296万元,以抱团发展模式,打造的绿乡花田欢乐王国游乐园正式开业。园区设有彩虹滑道、熊猫蹦蹦云、坑爹过山车、水木蹦床、飞天城堡、水上淘气堡、网红玻璃桥等22个游乐项目。项目建成后,同时可容纳2000人游玩,年将接待5万余名游客。冬季又打造了“绿乡花田冰雪嘉年华”,包含了冰雪活动区、稻草迷宫区等区域,推出冰上自行车、雪圈赛道等40余种游玩项目,让游客在“赏冰玩雪”中尽情体验冰雪文化。同时还带动原有的乡村采摘游,预计各村分红在100万元左右,让村民持续性分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让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出实招乡村孕育新希望
“如何增加村集体收入?我们破题方式是成立农机合作社。”同乐镇同发村党总支书记孔庆范表示,面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里常住人口减少,耕地机械化程度需求增加的情况,村两委经过调研,采取成立农机合作社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农忙时节,村民也需要雇佣机械进行收割和秸秆打包,我们成立农机合作社不仅确保了时间和质效还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孔庆范介绍,农忙时节机械成了“香饽饽”,尤其像玉米等旱田作物,一天可能一个价格,早收一天可能就卖上了高价。同发村以村集体为主体,组建成立农机合作社,新购置玉米收割机1台、大马力农机2台、各型配套农机具6套,从春种到秋收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农业服务。大型农机的使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种植标准,也提高了粮食单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这台收割机秋收的时候看着效果特别好,一天一宿能收450亩地,普通的收割机一天一宿也就能收300亩地左右,而且打出来的粮食破损率特别低,农户对这台收割机的收地效果都很满意。”相较于传统的玉米收割机,村集体购买的可以将收获的玉米直接脱粒装车,减少了二次脱粒的生产环节,节省油料,作业效率高。
“我们庆安县93个行政村中有87个村经营性收入超20万以上。”庆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姜智超介绍,庆安县积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共同富裕。抽调专家组成工作组,采用线上视频学习,线下实践指导操作等方式加强了资产财务管理系统、清产核资管理系统和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共完成录入会计凭证4052张,出纳凭证11074张,资产卡片2033张,村级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会计初始化工作完成率达到了100%。做好平台建设提升交易管理监督水平,落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资产交易指导工作,目前,共在平台发布农户承包经营权和农村经营性资产等供应信息567条。
干在前生态文明同发展
“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创意无限的墙体彩绘……这些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啊、生活啊都是越来越好。”2月17日,在致富乡双富村,年近七旬的村民冷存有谈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脸上满是喜悦之情。
双富村的变化是庆安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这里‘文化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还很应景。”到致富乡兴隆村游玩的刘女士表示,文化墙的打造让人耳目一新。一面面“文化墙”不仅扮靓了美丽家园,也让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美丽乡村的前提在于宜居,宜居就要将基础设施建设好。为此,庆安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宣传标语、图画等方式,让其成为受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激发群众主动创造美好生活、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同时以制度规范建设、以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促进文明素质提升,确保整治、提升、规范、管理的长效性。结合乡风文明试点村镇等创建,广泛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等评比,不断提高群众共建共享美好居住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让墙壁‘说话’同时,我们不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持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庆安县组织部相关科室魏志东介绍说。该县将健全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级议事协商制度,积极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各类协商活动,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切实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的有效监督。用好用活公共法律服务室,聚焦重点人群、困难群体,开辟绿色法律援助通道。定期开展百姓学法专题讲座,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采取村组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含村民公约)宣传,破除陈规陋习。推广“村民议、党员论、上榜评”道德评议,设置评议“红黑榜”,营造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