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殷菊彤 特约记者 李奇峰
雪后初晴,冬日东北的乡村,银装素裹,怡然清新。乡间小路上,兰西县兰西镇林盛村的村民李永祥、王义一人手里拎着一桶豆油,一人提着一大袋洗衣粉,兴高采烈地往家里走。
走过的村民和他们打着招呼:“老李、老王,买东西去了?”“不是,这是我们用道德积分换的!”李永祥、王义异口同声说完后相视一笑。“我们领的不是豆油和洗衣粉,我们领的是荣誉!”
近年来,林盛村着力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参照银行运行模式,导入银行管理理念,在村民中构建起以道德积分分享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良性机制,被称谓“道德银行”。“道德银行”就是将村民们做的好事兑换成道德积分,再将这些道德积分登记在每个人的“道德银行”储蓄卡上。道德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在“道德银行”兑换物品。
走进林盛村的“道德银行”,可以看到置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电饭煲、米、面、豆油、洗衣粉、香皂等日用品,俨然一个小型超市。不同的是,这些物品的标签上标注的不是价格,而是不同数值的积分。据悉,这些物品都是爱心企业捐赠的,没有给村里增加经济负担,更像是爱心超市。
为规范完善“道德银行”建设,林盛村村“两委”先后出台了《乡村“道德银行”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乡村“道德银行”积分办法》《乡村“道德银行”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乡村“道德银行”评分细则》4项制度;以户为单位,设计“思想进步、实用技能、律己守法、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创业致富、敬老爱亲、热心公益、政策明白、扶助感恩”10个方面评分标准。建立基础分60分的道德积分“储蓄”账户,并明确加减分项。
“我们要通过‘道德银行’这个‘小杠杆’,撬动乡村治理‘大事业’,让爱心循环传递,让善举成为习惯,持续提升群众道德素质。”林盛村党支部书记张鹏程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从林盛村以农户为单位逐一设立“道德储蓄账户”以来,村里打麻将、扯闲话、聊闲天的人少了,捡垃圾、扫大街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少了,助人为乐的多了。过去在田间地头,农药瓶子随处可见,村里时不时就得组织人员进行清理,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村民干农活的同时,顺手就将自己的农药瓶子收拾起来,还将其他垃圾一并收集起来,主动为保持良好村容村貌出力。村民张立珍和李华前些天在村里捡了一车农药瓶,用积累的道德积分兑换了电蒸锅和洗衣液;村民刘景华冒着严寒,花了四个多小时帮助邻居魏全找到走失的大母牛,用道德积分成功兑换了一袋大米。
林盛村“道德银行”运行至今,每年从爱心超市兑换物品的村民近百人,林盛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德善美”村庄。“道德银行”的建设,有效带动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老村庄”释放出新活力,推进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向好、向善、向美。
据张鹏程介绍,林盛村以“道德银行”建设为抓手,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新乡贤”“道德模范”“好儿媳”“好婆婆”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到年底按村民道德积分情况选典型定先进,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引领带动作用,用“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引导村民树立遵规守法、孝老爱亲、净化环境、崇尚新风的文明新风尚。
张鹏程表示,从村容村貌到爱老敬老,从邻里互助到促进乡村文明,林盛村将持续丰富“道德银行”的精神内涵,推动实现农民群众道德行为与奖惩、评优挂钩,积极打造崇德向善、和谐有序的人居环境,为幸福生活加码,为乡村建设助力,让爱心和善意在乡村振兴中活跃流转。
据了解,近年来兰西县坚持推进村级“道德银行”建设,不断推动道德与奖惩、评优、信贷挂钩,目前“道德银行”已面向群众兑换积分8000余分,发放生活必需品500余件,营造了“做好人有好报、讲道德有回报”的浓厚氛围,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在广大群众中充盈,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高地、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培育文明村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注入了强劲的道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