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 看振兴
打造美丽乡村 共享美好生活
写在前面的话
近年来,我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努力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乡村成为游客乐游的景区。如今,一处处村庄风景如画,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寒地黑土上徐徐展开。
在金秋时节,本报开展“乡村行看振兴”主题采访活动,组织记者走进美丽乡村,感受乡村振兴发展的蓬勃活力,感受百姓的幸福生活。
西安村 “旅游+”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全媒体记者 许宏伟
9月12日,记者走进海伦市海北镇西安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座座白墙蓝瓦的村居掩映在绿树之中,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西安村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蹚出了一条“农旅、商旅、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2022年末,西安村村级固定资产达1285万元,集体积累实现1025万元,社会总产值实现3200万元。西安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AA级国家旅游村”及黑龙江省“田园养生村”。
“旅游+特色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多年来,西安村累计投资2500多万元,挖掘非遗文化,建设了占地1127平方米的海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基地暨西安村硒都文化大院,展存剪纸作品350余幅,立体展示海伦二人转演绎历史和海伦满族剪纸文化,让游客赏有所得、购有所获。建设怀旧陈屋200平方米,陈列东北老物件180余件,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农家生活和关东风情。与景泉文化产业中心共同开发村级旅游项目,打造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宝贝乐园”,已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游玩乐园”。
“旅游+特色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该村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景观农田、农业观光园、采摘园,推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西安村牵头,6个脱贫村利用光伏收益资金以及脱贫户入股,跨村联建“党旗红·田园绿”赤小豆产业帮扶示范基地1500亩,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2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组织292户农户统一种植小菜园,成为蔬菜景观,为游客设计蔬菜采摘路线,预计年收入25万元,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村党支部投资47万元创办“家家乐”绿色有机蔬菜水果采摘园,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年收入达8万元,带动40户脱贫户、监测户,户均增收200元左右;提供就业岗位6个,人均增收1000元。
“旅游+电商产业”,促进商旅融合发展。电商服务基地已于去年投入运行,通过对本地大豆和杂粮、蔬菜等农副产品进行筛选、加工、包装,通过网红直播销售,带动全村脱贫户、监测户户均增收3600元。
昌盛村 “绣”出“诗和远方”
文/摄 特约记者 霍永祥 全媒体记者 廉 红
“还去找什么‘诗和远方’?这里风景独好!”9月9日,站在“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这里——昌盛村”露营基地网红打卡地,来自哈尔滨的张先生一家三口特别兴奋。
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位于肇东市昌五镇昌盛村露营基地就会热闹起来,来自周边城市的露营爱好者来到这里,体验田园风光、户外休闲的乐趣。夜幕降临,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帐篷和天幕里飞出欢声笑语,三五好友团团围坐吃烧烤、喝啤酒、赏乡村夜色、听蛙鼓蝉鸣、观烟花升起,满满的惬意萦绕心怀。
昌盛村瞄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美的新路子。积极引导农民通过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济合作组织,助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升级。下足“绣花”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让广大农民更具幸福感、获得感,谱写出一曲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乡村赞歌。
初秋时节,金色的阳光洒在昌盛村笔直的村路上,道路两边松柏成行、路灯耸立,广场、街道整洁干净,富有东北民居特色的农民住宅掩映在绿树鲜花间,构成了一副令人赏心悦目的美丽乡村图景。
“这次村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家家户户换上了漂亮、整齐的铁艺栅栏,让‘小家’得到彻底整洁,全屯‘大家’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村民孟凡军高兴地说。全村新建了1300米的铁艺栅栏,用小栅栏扮靓乡村新颜值。到目前,昌盛村道路硬化25公里,住房砖瓦化率96%,自来水覆盖率100%,全村四个自然屯全部安装了路灯。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卫生,让村屯颜值不断提“靓”。
蓝天白云下,农家小院里,一群游客开心采摘,体验着农耕文化,在泥土的芬芳中感受田园乐趣。在昌盛村生态农业旅游园区的露营基地,整齐的木屋和“星空房”分列两侧,绿油油的草坪上点缀了各类装饰物和特色打卡地,多彩的布置和独特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露营基地今年全方位升级,新增加了星空房、淘气堡、动物园、网红拍照打卡地等主题因素,烧烤、住宿、儿童娱乐、采摘、农耕体验一应俱全,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为文旅发展增添新活力。
目前,昌盛村生态农业旅游园已发展成集特色农业种植、多功能教育培训、电商直播、旅游研学、餐饮露营、休闲观光、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园区,既弘扬了寒地黑土文化,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昌盛村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出农旅融合新样本。
双利村 文旅融合提升百姓福祉
文/摄 特约记者 孟维欣 全媒体记者 宋博文
“现在村里环境可比以前好多了,下完雨一点也不泥泞。”走进明水县双兴镇双利村,沿街漫步,道路两旁黄太平、蓝靛果等果木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气息。
双利村党总支牢固树立“党建+理念”,通过党建引领模式创新,发展集体经济,改善民生福祉,提升治理水平,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全村各项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全县乡村振兴排头兵,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攀升。先后荣获全国森林乡村、全省壮大村集体经济百强村、全市基层民主法治先进单位等称号。
如今,双利村已修完全部村屯道路,配套完成排水沟铺设,安装路灯275盏,改造室内卫生厕所186个,两侧道路拓宽3米,沿街道栽植黄太平、蓝靛果等果木3200棵,种植绿化树木20000株,安装栅栏4800延长米,清理路边沟5600延长米。
在上善村民公园门口,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聊天散步,好不惬意。双利村以发展“乡村文化游、生态观光游、农耕体验游”为核心,着力打造乡村旅游聚集地,一座独具特色的“文旅小镇”已见雏形。目前,景区可日接待游客2000人、住宿200人以上,促进了传统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黑龙江松明食品有限公司还与当地脱贫户签订了小菜园玉米种植项目协议,带动脱贫户利用小菜园种植玉米增收。在收购现场,农户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等待着收购自家小园种植的黏玉米,并表示以后会继续与企业签订种植合同,让黏玉米种植成为助农增收的“新法宝”。
兴和村 绿色发展打造“稻米之乡”新面貌
文/摄 刘 洋 特约记者 蒋宝栋 全媒体记者 孙一博
兴和村,位于绥化市区东北部,是朝鲜族聚居区,也是绥化市水稻种植发祥地和最佳的水稻种植区,素有“稻米之乡”“歌舞之乡”之美誉。
兴和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民风古朴,清新宁静,美丽宜居,富裕和谐的现代化美丽乡村,成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走进兴和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飞檐的民居,朝鲜特色民居与农田、渠系、沟塘星罗棋布,村景融合,自然水系穿村而过,两岸古柳傍水相依,独具北方“水乡”特色。兴和村非常注重生态保护工作,通过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自然环境定期进行监管、修复,积极完善村庄规划,极大地保留了原始村庄的自然风貌,沿水系两侧植被茂盛,青松古柳优雅灵动,一派悠闲宜居的景象。
兴和村所在之处是被称为“河夹芯子”的平原沃野,站在稍高处,一望无际的50万亩水稻连片种植区便尽收眼底,广阔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万顷稻田与宁静乡村交相成趣,农业公园、生态农场、风情小镇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优美自然的休闲农业景观。据了解,兴和村目前村庄植被覆盖率接近百分之百,做到了一街一树,一街一景,路在花中,人在画中。同时,兴和村民居建设做到了民族特色与宜居并重,目前,全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村内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率达到100%,紫叶稠李、山杏、金叶榆、红叶榆等植被坐落在村路两旁,农户房前屋后均已绿化、美化、香化,一座朝鲜民俗风情小镇初具成效。
美丽的景色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和有效的治理。兴和村党支部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坚持村事民议,执行“一约五会”制度,深入推进“邻里守望”,建立专群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推动乡风文明、移风易俗、问需群众为行动指导,采用积分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村民都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去,营造良好的乡风氛围,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永久村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摄 特约记者 李奇峰 张静怡 全媒体记者 毛瀚英
9月,走进兰西县永久村,一幢幢崭新宽敞的农房,一条条干净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口,整洁的村庄,宜居的家园,幸福的笑脸,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面展现在眼前。
美丽乡村,美在生态宜居。永久村俗称黄崖子,位于呼兰河西岸,地处拉哈山上,距离哈尔滨市区65公里,距202国道仅有5公里,区位优势凸显,依山傍水,景色秀美。耕地面积1.09万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养殖业以黄牛、生猪为主。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省妇联家风家教建设阵地。
永久村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停止集体和个人天然林采伐。建立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等自然资源长效保护机制。落实绿色农田生产与生态修复要求,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根据区域士壤特性和作物养分需求,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美丽乡村,美在基础设施完善。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在交通道路、绿化改造、房屋周边硬化、垃圾分类处理、农网改造工程、村文化广场修建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改造提升,切实保障了村民居住环境的绿化率及房屋的稳固,为村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美丽乡村,美在生活富裕。永久村积极探索将地理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新路径,鼓励、发动农户发展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特色产业,靠乡村旅游实现增收致富。村内农贸市场远近闻名,村民拿出自家种的蔬菜、粮食在景观大道两旁开设档口售卖,增加收入。17户脱贫户收入稳定,没有返贫致贫风险。
美丽乡村,美在乡风文明。“最美家庭”“最美媳妇”“道德模范”“新乡贤”……在永久村,说起谁家孝顺谁人好,大家心里都有杆秤。谁不希望自家的好儿媳、好家庭被别人夸?
如何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文明宣传?永久村深入挖掘民俗文化,不断补充到东北民俗文化展览馆中。乔家大院在乔家老宅旧址复建而成,再现了180多年前山东人乔恒章三兄弟携家带眷闯关东,在此地落脚定居,勤耕细作,置地兴业、德善传家的一段历史故事。
美丽乡村既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永久村将持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