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勇 全媒体记者 赵洪秋
“我80多岁了,行动不方便,沟通也费劲,住院前考虑到需要排队检查就犯愁,没想到这次检查时有医院护理支持中心的护士陪着,心里踏实多了,护士还不时嘱咐我别紧张,市第一医院增设的这个服务项目真是解决了我们年纪大的患者没有家属陪护的重要难题。”2月27日,患者李某在护理支持中心护士刘凯丽的陪同下,完成了一系列的检查。
2月17日,86岁高龄的李某,因患有慢阻肺合并心衰住进了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由于家里唯一的女儿患有肺癌,无法来院护理,老人只能独自在院治疗。
对于老人无家属陪护的特殊情况,呼吸科医生及护士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格外照顾。当老人接到通知要做一系列检查犯难时,刘凯丽出现她的面前,“阿姨,我带您去做检查。”听到这句话,李某的心放了下来。完成各项检查后,老人连连道谢。
提升服务让患者“暖心”又“安心”
2022年,市第一医院成立护理支持中心,解决了住院患者无家属陪护时的急需问题,负责对住院病人全程陪检、预约检查服务、代取检查检验结果,转运血标本以及帮助患者代取药品,真正做到把方便群众看病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一个个周到的服务,温暖患者的心。
护理支持中心护士长李丹丹介绍,护理中心工作人员将“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植入服务的每个环节,对待病人主动热情,耐心真诚,每天遇到像李某这样的老人很多,医护人员都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获得患者信任,提升了病患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信任感。
市第一医院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将惠民利民的实际举措送到百姓身边,满足基层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不断提升诊疗质量,让患者更“暖心”和“安心”。
医院不断改善医院环境,加强对导诊人员以及窗口收款人员、药局人员的管理,提高服务态度和工作责任,方便老年人就诊,规范门诊各诊室各窗口标识,确保患者在门诊就医方便快捷,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用心建设一个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的三甲医院。
市第一院急诊科负责人说,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对急诊抢救病人,各科、各岗位给予优先,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首诊的病人应认真负责检查和处理,需转科或科间会诊的危重、疑难病人,各科室不得推诿病人,被邀科室应随叫随到。
去年12月7日8时29分,急诊科收治了一名120送来的患者,当时患者情况紧急,急诊科医生姜双艳第一时间请示主管领导,迅速查体,并经医务科主管领导批准,立即启动医院急危重症抢救绿色通道。同时要求尽全力抢救患者,垫付医疗费用为患者检查头部及双肺CT检查,检查后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诊科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寻找患者家属,经多方联系,家属于9时33分赶到医院,并确认患者为兰某,63岁。姜双艳随即向家属介绍病人病情危重情况。家属了解抢救过程后,对接诊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医院在无家属缴费情况下,垫付医药费,积极救治患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疾病无情人有情的医者仁心。”
姜双艳说:“像兰某这样的案例在急诊科并不少见,市第一医院时刻在为每一位需要急救患者畅通生命通道,尽最大努力抢救患者生命。”
优化便民服务“智慧医院”提速升级
高女士打开绥化市第一院微信公众号,点击预约挂号,输入相关信息,轻松挂号。“现在能在手机上挂号,特别方便,还能预约诊病时间,减少了等待时间。”高女士说。
网上预约挂号、线上问诊、网上查看检验报告单、手机上查看影像资料……市第一医院完善信息化建设,创新建卡方式,实现无卡挂号。微信公众号支持身份证无卡挂号,支持绑定患者就诊卡就医,免去患者办理就诊卡的繁琐。开通网上预约挂号平台,实现患者分时段就诊。患者利用手机微信关注“绥化市第一医院患者服务平台”,可以进行分时段预约挂号、智能导诊、检验报告查询、诊断查询等功能。
“此举将患者的就诊时间划分时段,让患者安心有序候诊,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同时缓解了医院就诊压力,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市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上线自助服务终端机、自助挂号缴费机,实现自助打印检验单和微信、支付宝在线扫码缴费,支持详细查看费用明细,免去患者忘记带现金的烦恼,简化就医流程。关注“绥化市第一医院患者服务平台”按照提示选择科室、医生,即可实现线上问诊,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服务”。更新后的云PACS系统,可提供网络云胶片服务,患者在拍完片子后,不需要排队等候,凭借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影像资料,检查影像实现“云胶片”。
医疗资源下沉 普惠基层群众
市医院相关负责人说,一名医生的医术能改变许多患者的命运,一家医院的善举会惠及一方百姓的安康。作为绥化市医疗行业的龙头医院,心系群众健康,情牵民生民心,承担社会责任,践行公益事业,是绥化市第一医院义不容辞的担当。
2020年10月,在医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原全科医学科主任赵文义带领科室人员组建“送医下乡”工作队。全科医学科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三下乡”活动,创新了工作基础好、带动效应强的“送医下乡计划”和“双向转诊”项目,真正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让老百姓在家就能享受到市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解除他们就医难的困扰,真正实现百姓少花钱、少跑道、治好病的医疗服务。该项惠民活动,在2021年获得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标兵称号,这是我市多年来首次获此殊荣。
全科医学科主任赵欣欣说,作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和服务标兵,我们要保持这一荣誉,继续做好送医下乡工作,把三甲医院的诊疗带到基层带到农村,为患者服务,为百姓做更多实事。同时发挥全科医学科的优势,加强与基层社区医疗力量联动,让患者得到更高质量,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
赵欣欣从事临床工作20年,全身心扑在热爱的医学事业上,用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依赖。
新冠疫情期间,赵欣欣经常深入一线为患者诊治,对于就医困难患者,她进行电话或者微信进行诊治。一位6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患了新冠肺炎后,为了帮助她尽快控制血糖,每隔一两个小时赵欣欣就要与其通微信电话,事无巨细地嘱咐,通过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调整降糖方案,血糖被控制后,患者身体很快康复。一位农村老人,她的儿子不到40岁,既往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由于感染发热而死亡,老人深夜拨通赵欣欣的电话哭诉对死去儿子的思念之情。他们通了长达2小时的电话,赵欣欣耐心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老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对赵欣欣连连道谢。
赵欣欣说:“全科医学专业就是健康的守门人,每一位医生都是电话微信24小时畅通,时时刻刻为患者服务,除了疾病的诊治,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诉求,甚至关注一个患者背后整个家庭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