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走进乡村看变化系列报道(33)
育林乡: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产业融合稳步踏上振兴路
文/摄 潘成军 特约记者 高伟 全媒体记者 孙曙光


乘车自明水县城向西一路前行,没多久就走进了明水县育林乡。听乡名,初次来到这里的人会觉得这里树茂林丰,事实也的确如此,11年前,育林乡就已累计造林1650亩,活立木蓄积量5.2万立方米。但育林乡并非是林业乡镇,而是实实在在的农业大乡,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高粱、甜菜、葵花、亚麻等,畜牧业以饲养马、奶牛、羊、猪为主。
育林乡富裕村发展鸵鸟养殖,带领村民致富。

“年初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四业三城’建设和‘567’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农业畜牧业发展、产业项目建设、乡村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民生保障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政务服务建设等各项工作,半年过去,已初步交出了令全乡人民满意的答卷。”说起育林乡的发展,乡党委书记李艳达满脸的兴奋,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全乡上下精准施策,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毫不懈怠抓好脱贫群众增收与问题整改完善。年初以来集中开展了两次分村推进大排查大整改工作,解决扶贫领域问题68件,并科学落实扶贫产业政策,强化基地引带和农产品代销,2022年全乡脱贫户年人均收入预计可超过9000元。为加强民生基础建设和乡村环境建设,全年对上争取项目11个,完成17户危房改造,整改农村户厕问题146个,安装栅栏、修路边沟各8000延长米,建设村民公园1个,治理村屯内废弃坑2处,垃圾分类处理200余吨,粪污转运处理2000余吨,19口水井周边清理工作全部完成。还争取到上级项目投资4000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了乡内北部区域的田地耕种环境质量。


育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丁大春向记者介绍了全乡上下蓄积动能,强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大体概况。他说,育林乡坚持项目为王、干事为先,扎实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以高水平农牧业和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全乡以党建为引领,使农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年打造出香瓜、甜玉米、菊苣等五大特色种植基地,建设了土地托管示范区1个,连片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培育打造出先进村大鹅、爱林村生猪、富裕鸵鸟等一批养殖专业村。育林乡还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壮大牧草企业3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创立玉米叶非遗编织技术合作社1个。

据李艳达介绍,育林乡上下精益求精,积极推进生态保护质量日益改善。乡党政班子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科学治理、精准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相结合,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育林路径越走越宽。今年上半年,全乡建成粪污收集点12个、农药瓶收集点12个、垃圾分拣中心6个。春季以来,全乡开展卫生环境集中整治,动用机械100余台(套)、人力2000多人次、清理转运垃圾150多立方米、清出屯中柴草垛52个、大粪堆21个。同时,坚持“治、建、管”一体推进,着力改变旧风貌、旧印象、旧思维,建立了常态化管护机制,设置脱贫户公益岗位469人,实施“四定”工作机制,乡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育林乡还定期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对全乡所有水坑渠塘进行了水质化验检测,对村屯纳污坑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对违反水源地保护规定的违建坚持发现一个清除一个。
李艳达表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发展振兴的协奏曲,育林乡党政班子将按照中央省市县的相关要求,找准“牛鼻子”,学会“弹钢琴”,打好“组合拳”,稳步踏上振兴路,让全乡群众生活有“想头”,幸福有“盼头”,乡村发展有“甜头”,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