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综合

韩忠诚:寒地黑土上的“蒙镶”非遗传承人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9-02 字体:

  文/摄     岳国君

  无论是价值不菲的和田玉、色彩斑斓的珊瑚,还是大气典雅的黄花梨,成色十足的真金白银,经过他精雕细刻,都能做出让顾客称心如意的“蒙镶”饰品。

  他做人低调,淡泊名利,因为他深知厚积薄发。他用“半辈子”精力和坚守去“打磨”自己的爱好,他就是安达市“蒙镶”非遗传承人——韩忠诚。最近,他的作品“入驻”安达市文博中心,让牛城观众近距离感受“蒙镶”的非凡气质。

  夏末秋初时节的一个午后,笔者走进了韩忠诚位于安达牛市路北的工作室,聆听他娓娓道来“蒙镶”工艺的前世今生、倾听他二十五年如一日潜心“蒙镶”研究、创作的心路历程。

  “蒙镶”工艺是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工艺。它以金、银、铜、铁、锡、玉石、象牙、竹、骨、木、角等原料,吸收蒙、藏、苗、满等少数民族金属工艺品的造型设计及装饰风格,以精湛的技艺制作富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习惯上称为蒙式镶嵌,简称“蒙镶”。传统的“蒙镶”工艺应用于珠宝首饰、金银器皿以及金属工艺品的加工工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韩忠诚作为“蒙镶”制作工艺传承人,学习这门手艺已有25年了。他原来是安达市的一家企业职工,1997年下岗后,他跟随父亲学起了制作首饰的传统手艺。或许是天道酬勤、敏而好学,他学习制作金银首饰的“活”日渐炉火纯青,在当时安达从事首饰加工的民间“行家”里,算是后起之秀了。

  荏苒光阴,韩忠诚一边在外辛辛苦苦地打工、一边兢兢业业专研自己的爱好。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接触到了异曲同工之妙的传统工艺——“蒙镶”,从此,让他的首饰制作得到了质的升华。

  为将“蒙镶”这一非遗文化得以在继承中推陈出新,他毅然辞去了大庆金店首饰修复的工作,踏上了学习深造之旅。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金银铜器制作技术”项目培训中,韩忠诚得到了名师指点,系统学习了非遗保护理论与政策、蒙古族传统工艺美术、蒙镶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互联网+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相关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班培训中,获得了“蒙镶”工艺的《结业证书》。

  在数载漂泊他乡的求学中,韩忠诚好学上进,他一头扎进浩瀚的“蒙镶”传承著作中,如饥似渴地研读;在“蒙镶”创作室里,他不知疲倦地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正因韩忠诚治学严谨,得到了“蒙镶”工艺大师的赏识和好评。

  在韩忠诚的工作室,很难想象那些饰品上“休憩的鸟、静谧的虫、初绽的花……”都是由笨重的金属幻化而来。在其成功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付出,多少个静谧晨曦他突发灵感披衣而起,绘制首饰镶嵌图纸;多少个灿烂星空的深夜他废寝忘食,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中。

  看到韩忠诚纯手工打造的工艺品,让人情不自禁想起草原游牧民族粗狂、豪放的性格。“蒙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蒙镶”先用锤子等工具在加工成形状多样的器物,再用数十个錾子錾出多种凹凸不平的花纹,然后镶嵌上多种珠宝玉石,高贵典雅,光彩夺目。

  从加工、修复老物件,到凭着对“蒙镶”工艺的理解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再到尝试复制精美的传统“蒙镶”艺术品,韩忠诚将责任、信念、理想都完美无缺地融入到了这份传承事业中。

  梅花香自苦寒来。韩忠诚的“蒙镶”作品日臻成熟,他的名字也随之声名远播,慕名找他做首饰和带料加工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但有安达、大庆的本地客户还有哈尔滨、长春等外地的朋友,千里迢迢来找他,忙得不可开交是常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韩忠诚现为绥化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创作的“蒙镶”作品多次在省、市相关大赛中获奖并被有关组织永久收藏。

  如今小有成就的韩忠诚,依然为人低调,宠辱不惊。他用矢志不移的坚守,在证明成功的秘诀:不是看到希望而去坚持,而是坚持才看到了希望。

  谈起未来的发展,韩忠诚信心满满地表示:“蒙镶”工艺有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代代技艺高超的手艺人,在岁月的流逝中肩负着传承使命。随着对“蒙镶”作品制作的深入,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工艺的珍贵性。“蒙镶”工艺有好多独特的錾法,如果我们再不进行保护及传承,很有可能就要失传了。静下心来打造每一件器物,把“蒙镶”工艺做到极致,就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传承的目的,让“蒙镶”在寒地黑土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