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走进乡村看变化系列报道(30)
四海店镇:“红色经济”铺富路提质增效谋振兴
文/摄 潘成军 特约记者 李磊 全媒体记者 孙曙光

走进地处绥棱县东北部、小兴安岭南端余脉西南部、松嫩平原东北部的绥棱县四海店镇,让记者产生最深印象的一个词就是“红色经济”,被称作红色经济样板村的半截河村自然也让记者很想“一睹为快”。
四海店镇党委书记王洪泽说,四海店镇在产业发展上紧紧围绕绥棱县委“红魂绿韵”旅游产业发展定位,重点推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丰富以“红色小镇”“红色村庄”为主的“红魂绿韵”旅游线路。全镇在原有红色场馆的基础上,高标准打造了以美国红枫秋火焰为主的红色一条街,建设了“红色村庄半截河村”大门;结合红色村庄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小龙虾养殖和寒葱种植示范园区2个,利用小菜园发展采摘经济,栽植山茄子1.5万棵。第二件事是突出“一村一品”打造4个特色经济专业村,通过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红色经济样板村半截河村,重点发展红色旅游、寒葱种植、小龙虾养殖、蜜蜂养殖和大鹅养殖5个特色产业,目前全村寒葱种植15亩、小龙虾养殖5亩、蜜蜂养殖700箱;建设肉牛养殖专业村林富村,目前整村肉牛存栏510头,域外种植晚西瓜450亩;林下经济产业村林强村,集中连片试种山茄子15亩,明年可引带当地种植山茄子150亩以上;与绥棱农场开展场镇共建现代农业,打造芽豆第一村宝山村,在宝山村示范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服务3000亩,核心地块全部种植“东升1”芽豆,辐射带动农场和宝山老百姓种植芽豆11万亩。第三件事则是狠抓招商引资着力建设2个基地,利用林区昼夜温差大等地域特点,借助“龙粤合作”政策契机,招商落地马铃薯种薯培育及鲜薯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在林强村实施,建设马铃薯种薯基地1000亩;与北京华兴四季林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洽谈建设刺五加种苗培育基地和南柴胡种植基地建设,发展林下经济。


四海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万中杰告诉记者,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四海店镇注重农业发展质效全面提升,启动实施了林富林海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和宝山村农田路建设项目,完成了半截河村农田路改造项目和林富、宝山等2个村农机具购置项目,高标准实施半截河、宝山3条侵蚀沟治理任务,完成了林富林海2个沿河村屯防洪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进行大豆扩种,今年种植大豆8.706万亩、玉米2.793万亩、水稻2.023万亩,并积极推进土地托管,实施林强村和林富村土地托管试点1万亩,积极推进场镇共建现代农业,抢抓北大荒集团“双控一服务”战略契机,组织宝山村采取市场化模式,开展土地全程托管服务3000亩,今年实验核心地块450亩,全部采用大垄密植、测土配方、垄体分层施肥、垄上精量点播等技术,准备通过成效对比的方式进行推广。
镇村发展经济重要,但人居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生态宜居不只是文件上的要求,更是民生福祉得到提升的体现,因而,四海店镇在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更是持续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投资63万元实施林富村“一事一议”项目,打造半截河村和宝山村2个样板村,硬化硬质边沟4000延长米,安装路灯21盏,修理田间路桥涵3个;全镇栽植乔灌木11.37万棵丛,栽植花卉5.9万株;镇内采取镇干部包街道、公益岗包段、统一清运的方式治理垃圾;各村采取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公益岗包户,统一清运、管理的方式,形成了常态长效运营管护机制,垃圾分拣站日处理垃圾7吨左右;为治理畜禽粪污,针对个别散养户冬季畜禽粪污未集中清运到粪污处理点问题,镇里联合县环保局进行综合执法,形成强力震慑,使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目前日处理污水100吨左右;积极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制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宣传片,宣传覆盖面全面提升,现已收集农药瓶6.42吨;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立全部农村户厕问题排查整改台账清单,共建设农村户厕105户。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红色产业向以‘红魂绿韵’发展升级,园区经济重点打造小龙虾和寒葱,全面放大试点示范效果;菜园经济重点打造山茄子和菜园寒葱,力争明年见到成效;实施文化赋魂工程,让红色产业有血有肉。”王洪泽谈起下一步打算,他说,四海店将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升级,对已经落地的马铃薯种薯培育和鲜薯出口项目,重点落实地块和种植计划、种植模式,力争在年内产生出口额,重点跟踪刺五加种苗培育基地项目,谋划推进寒葱等山特产品生产加工项目。近期计划派人到哈尔滨与羊肚菌种植合作社对接学习,准备采取合作或者新建模式,发展羊肚菌产业。为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升级,对已经落地的马铃薯种薯培育和鲜薯出口项目,今年重点落实地块和种植计划、种植模式,力争在年内产生出口额。重点跟踪刺五加种苗培育基地项目,谋划推进寒葱等山特产品生产加工项目。
王洪泽表示,下一步将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林富林海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宝山村8.1公里农田路建设;高质量完成镇南镇北2.31公里道路建设,建设林富和半截河2个村级文化广场,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场镇共建深度发展,组织开展田间博览和测产对比,重点推广土地托管和大豆大垄密植技术,为明年大规模推进土地托管打好基础,以整体提升农业发展质效,扎实推进林富和林强两个村土地托管,放大示范效果;开展村屯环境提升工作,强化垃圾分拣站、污水处理站、农村户厕、畜禽粪污收集点、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点常态化运营管护;建立环境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公益岗考核制度,常态开展村屯环境整治,并将加强河长制、田长制、林长制落实,有名有实,落靠责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