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走进乡村看变化系列报道(20)
东富镇:模式铺出增收路 整治塑出宜居型
文/摄 苍晓英 潘成军 全媒体记者 孙曙光
走进北林区东富镇,正是8月9日下午3时多,初秋的风在明媚的阳光里带着一丝清爽。走在镇政府所在地腰房村干净的街路上,看着那些来往群众脸上洋溢的笑意,感觉这个镇百姓的生活是安逸和幸福的。
东富镇位于绥化市区东北部,是北林区的重要乡镇之一,与市区紧临,下辖六个行政村,71个村民组,37个自然屯,总户数11175户,人口32126人,总耕地面积16.8万亩,是北林区绿色水稻、马铃薯、棚室蔬菜、生猪、肉牛主产区,有着北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发展乡镇村经济工作先进乡镇的殊荣。
“近些年特别是今年初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区工作部署要求和自身实际,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强化能力作风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寻求全局带动新突破,探索‘支部+党员’模式来带动集体增收。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探索出了适宜乡村致富的新路径。”东富镇党委书记李向楠告诉记者,在谋求乡村振兴工作的突破上,东富镇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党员冲在创富兴业的第一线,为群众“打样”,带群众增收致富。腰房村依托亿达蔬菜经销有限公司农民党员陈福生领办腰房村扶贫联合体,年创效益2.3万元。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沈莹来腰房村调研时,对相关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兴旺则来源于特色。为打造特色产业,镇党政班子鼓励和支持东富镇腰房村多方协调,引进能人。通过人才引进,腰房村建立起了樱桃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4万平米,包含樱桃采摘园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樱桃采摘园共有7栋棚室,占地1万平方米。该采摘园对外开放期为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其余时间为樱桃养护期,在开放期间樱桃产出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特色经济作物区包含玉米、西瓜、柿子等经济作物,不但丰富了合作社的作物种类,也提高了村民收入。
据东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石磊介绍,豆角是腰房村重点经济作物,镇里将其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大力扶持豆角种植。共12公顷的豆角地采用800米长垄种植方式,每公顷地纯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大大超过种植玉米每公顷最高约1万元的收入。不但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也丰富了村里农业产业内容。为帮助所辖村屯寻求适合本地发展的高效益经济作物,东富镇党委主动帮助村屯牵线搭桥。经镇党委搭桥,腰房村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运用1.2公顷土地进行试验田种植,同一块试验田种植两茬,可获得大蒜、蒜苔和黄心白菜三次收获。黄心白菜作为特色农产品,一棵菜重量10斤左右,而其单价高于市场单价0.5元,可有效提高村民收入,丰富所种植经济作物的种类。为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市场活力新销路,党委搭桥,带领企业多次去牡丹江宁安县进行考察学习,多次进行实地论证,引导种植雄心圆葱,目前已在腰房村承租2000平方米进行大毛葱荷兰雄心的种植试验。此外,镇党委、镇政府积极推动建立东富村农机合作社,探索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农机服务、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性服务。腰房村现已完成土地托管8240亩。作为扶贫产业项目的腰房冷库项目,投资1800万元,年租金100万元。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保证,为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东富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使镇村全域净起来、美起来。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出动车辆3562台(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7350立方米,发放宣传单数6875份,村屯道路绿化栽树17700棵,栽花12.56万株。新建粪污临时收集点13处,3个公益点,推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支专业保洁队伍、一套管护机制、一批专业设施的“三个一”村屯环境保洁模式建立起来,实现了村屯卫生管护常态化。
“下一步,我镇将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紧扣市委厚植‘五个优势’、赋能‘三篇文章’,加快‘三个提升’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结合我镇交通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利用地缘优势,打造招商‘硬环境’。加快对辖区内僵尸企业清出和土地平整,做好道路硬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下一步工作,李向楠心中十分有谱,他说,东富镇将以服务促招商,全面提升招商“软实力”。对目前已有在建项目,派专人服务与跟踪,早落户、早开工、早投产。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认可,利用已落户企业的人脉资源优势拓宽招商渠道,以企业引企业,以项目招项目,形成产业链企业集群效应。同时立足特色产业进行招商。东富镇是北林区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之一,成规模产销一体的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现阶段有8家,现有13个马铃薯存储大窖,年存储量可达7800万斤,上年度反季节销售额达4500万元,净利润超过900万元。但东富镇的马铃薯产业还存在初级产品多、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劣势,因而在今年的招商引资思路上,我们把目光放在马铃薯深加工企业上,真正实现马铃薯产销产业链,带动本地项目发展及人口就业。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土地托管,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项目,是实施农业托管,打造东富“样板间”的具体行动。李向楠说,依托东富村农机合作社,对东富村辖区土地进行托管;与黑龙江省农投有限公司合作,在全镇辖区范围内推广土地托管,最大化实现“一次投入、多项产出”,实现土地托管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双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