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民政局局长蒲莉
文/全媒体记者 宋一枫 摄/全媒体记者 刘华鹏
“我们市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聚焦乡村振兴、特殊群体、攻坚破难,持续巩固兜底保障成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助力建设幸福龙江,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织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兜牢底线。”6月15日上午,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蒲莉接受了记者专访。
蒲莉说,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为全面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我们在民政基本职责上下功夫,就如何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如何持续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如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等积极谋划、扎实推进,切实把省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市民政局通过扎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不断彰显民政工作的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民政服务中都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牵挂,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绥化新篇章贡献着民政力量。
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救助政策“落实落靠”。落实防止因病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与乡村振兴、医保、住建等部门定期交换比对数据近42.2万条次,将1.01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2830人纳入农村低保边缘家庭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救助效能“精准高效”。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行动,共排查低收入人口17.3万人次,数据比对59.5万条次,预警13.7万条次,将726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3612人纳入城乡低保边缘家庭范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救助能力“稳步提升”。强化临时救助救急救难功能,进一步拓展临时救助兜底保障能力,推进急难型临时救助“异地办理”,不断完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先后实施临时救助2.46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575.8万元。
加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制定完善基层治理现代化相关政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全面领导,提升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水平,促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基层治理“联动协调”。将市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入市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绥化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效实施,统筹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82.8%。推进社会组织“规范高效”。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工作,把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和发展全过程。全市社会组织登记审批业务全程网办、网审,审批时限由原来的8个工作日压缩到“即审即办”。开展“社会组织伙伴日”专项行动,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慈善捐赠、实施项目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社工服务“专业贴心”。开展“五社联动聚合力社工服务暖基层”主题宣传活动和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专项行动,推进9个乡镇(街道)社工站试点建设,服务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约400人次。3年内还要建成66个社工站,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慈善资源及社区志愿者“五社联动”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工作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做好婚姻、殡葬、养老、残疾人、未成年人保护等基本社会服务。困难儿童更有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全市纳入保障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50人,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505.56万余元。“六一”期间针对孤残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开展关爱服务活动,为近万名儿童捐赠救助款物20多万元。殡葬服务更加惠民,在全省首批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免除我市居民遗体接运、寄存、火化和骨灰寄存四项殡葬基本服务费。年初以来,全市共有8220个逝者家庭享受惠民补贴,累计减免费用625.73万元。特殊群体更受关爱,为优化生活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申请补贴程序,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为9.95万残疾人发放补贴4465万元。慈善救助更加暖心,开展了“慈善情暖万家”“爱献白衣天使”“蓝天扶残”“母亲节关爱贫困妇女”等慈善救助活动,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受益5000余人。养老服务更可持续,继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全市建有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或日间照料室144个;乡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78个,村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684个。完善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月探访率达到100%。
蒲莉表示,全市民政系统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把民政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四个体系”闭环推进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