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看肇东如何把“大苞米”做成大产业

来源:绥化日报 2022-05-24 字体:

肇宣
 

  图为靠山村玉米高产示范田春播现场。

  “大苞米”之“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褒义,往往会与“原字号”、粗加工联系在一起。

  近年来,以种“大苞米”出名的肇东市在种植端“精耕”,在加工端“细做”,补链、延链、强链,实现了玉米产业集中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凭借寒地黑土自然优势,高水平的种植技术和加工企业吃干榨净的生产能力,肇东“大苞米”之“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苞米,大产业。

300万亩玉米实现精耕细种

  5月14日上午,阵雨。

  肇东市海城镇靠山村千亩玉米示范园区内大型耙地机、播种机、镇压机轮番上阵,冒雨作业,不到4个小时,570亩玉米地播种完毕。

  “这块玉米地播完,全村玉米就都种完了!”在播种现场,顶着呼呼的西北风,靠山村党支部书记、靠山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赵刚向记者介绍,由于气温偏低,今年玉米播种较往年拖后近半个月,不过由于采用了良种和良法种植,抢回农时不成问题,不会影响秋后收成。

  靠山村有耕地13850亩,在土地经营上,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实现了整村托管、全程托管;在种植上,采用“大垄双行”玉米高产种植技术,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提起“大垄双行”,在现场指导的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韩志强告诉记者,“大垄双行”是非常成熟的玉米种植模式。其优势一是实行宽窄行种植,使作物田间布局更加合理,有力于通风透光;二是增大了垄体,将深松纳入这个技术体系,更有利于蓄水保墒,增加抗旱抗涝能力;三是合理增加了作物密度,提高了产量。

  “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密度增加15%,产量增加10%以上,其优势特别明显。”韩志强说,在田间管理上,肇东采用良种良法,综合利用生物防治,无人机防控技术和手段,适度增加高油、高淀粉等玉米品种种植面积,引导农户朝着绿色、有机、优质、专用方向发展。

  目前,肇东市在全市推广“大垄双行”玉米种植面积3万亩,全市建立5个“大垄双行”高产示范田。

  “一般一般,全省第三。”韩志强调侃说,玉米种植面积位列全省第三的肇东市克服不利气候影响,截至5月18日全市玉米播种全面告捷。

  肇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明哲介绍,肇东市总耕地面积380万亩,在350万亩的粮食作物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

  种植基础牢固,良种良法助力,补贴政策加持,科技支撑给力,肇东300万亩玉米实现精耕细种,连年丰收。2021年,肇东市玉米总产16亿公斤,其产量位居全省前列。

  玉米成为肇东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接受记者采访时,肇东市副市长刘志宇信心满满地说:“肇东市是国家产粮大县,近年来,在惠农政策支持和指引下,玉米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逐渐提升,农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全市干群齐心合力,做大做强玉米产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为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

160万吨玉米实现“吃干榨净”

  5月15日中午,肇东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肇东星湖)厂区光影斑驳,少见人踪,车间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

  肇东星湖是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旗下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2011年进驻肇东。

  2011年,该公司投入1.5亿元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3.5万吨氨基酸项目当年投产;2015年,该公司调整产品结构,转产腺苷、肌苷等高附加值产品,核心产品肌苷和腺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9年6月,作为全省重点工程和“龙粤合作”重点项目,肇东星湖斥资6亿元建设生物发酵产业园,建设核苷、核酸类系列产品多功能生产线,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I+G”新品。2021年产值达到4.87亿元,较2020年产值翻番。

  “星湖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以选择北上肇东,其初衷就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与星湖科技核心技术优势,发展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开发当地绿色食品产业链。”

  肇东星湖公司综合部部长谢刚已经在肇东工作生活了10年,操着一口流利的广式东北话:“星湖科技在玉米原材料主产区打造战略性产业基地,目的就是承接星湖科技产能战略转移。”

  谢刚说,借助原料优势,11年间,肇东星湖公司通过三次技术改造、升级和建设,年可消化玉米10万吨,2021年实现产值、收入双翻番。

  “目前,我们的产能在全球市场是数一数二的,年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10亿元。

  在肇东星湖公司产品展厅,谢刚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生产的肌苷酸二钠(IMP)、呈味核苷酸二钠(IMP+GMP)、肌苷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为方便面、火腿肠、优质酱油等食品增色添香,必不可少,其成分是传统食品添加剂谷氨酸增鲜度的200倍。”

  交谈中,谢刚对肇东市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肇东星湖公司未来将继续依托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和能源优势,做大做强“I+G”系列产品,打造成核苷、核苷酸类系列产品生产的头部企业。

  肇东市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蔡胜介绍,肇东年产玉米160万吨,星湖科技消化玉米的能力在肇东“并不上数”,以中粮生化能源、成福生物科技、星湖生物科技为代表的12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年消化玉米达到225万吨,“仅中粮生化一天就吃掉2000吨,本地玉米吃干榨净尚供不上这三家企业70%的生产负荷。”

玉米生化产业链“链长”上任,目标100亿

  肇东“大苞米”一直是肇东农业主栽品种、主导产业,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玉米生化产业链条。

  肇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明哲介绍,围绕玉米种植,目前肇东全市有各类农业合作社2040家,入社耕地612000亩。

  肇东市现有中粮生化能源、成福生物、星湖生物、隆信锐意、大信农业、王老宝、柳氏草业等12家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225万吨,精深加工产品100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本地玉米年转化率80%。预计今年可加工转化玉米250万吨,本地玉米转化率可达90%。

  “年产32亿斤(160万吨),产量居全省前三,但肇东本地玉米是不够本地加工企业利用的。”蔡胜说。

  据了解,为加快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主导产业壮大,肇东市从今年开始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链”,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玉米生化产业链”。近日,肇东市政府制定了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在包括玉米生化产业链发展上实行“链长制”,确定一名市委常委、副市长担当玉米生化产业链链长。

  肇东市玉米生化产业链链长、肇东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博辉表示,玉米生化产业链的重点任务是利用3到5年时间,培育壮大以玉米生化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在巩固现有酒精、肌苷、鸟苷、腺苷、氨基酸、赖氨酸等产品基础上,向电子酒精、纤维素乙醇、聚乳酸、腺嘌呤、合味、小品种氨基酸等产品延伸。到2026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目标。


编辑:韩敏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