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庆安镇“巴掌地”开出产业花

来源:绥化日报 2021-10-19 字体:

  东北网绥化10月19日讯(安凤义  庄义彬  金林)庆安县庆安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把零碎分散的“巴掌地”,开发成集中联片的“规模田”,利用这些地块办起12家企业,既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又美化了村容村貌。

  庆安镇是邻近县城的大镇,且河流多,洼地多,巴掌地块也多,这些零碎分散地大多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有些农民想创办企业,但由于土地紧张没有被审批。这种状况引起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方面农户想占地办企业,因没土地却办不起来;另一方面又有大片土地却又撂荒被搁置在那里,这种矛盾必须得到解决。他们经过调查研究,拿出的办法,就是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把那些分散零碎的土地加以整合,由分到合改造成集中连片的规模地,腾出地块引凤入巢让农户创办企业。这一决策得到农户的点赞。

  保安村村民陈亚彬早在三年前办起鑫利达米业加工厂,日加工水稻210吨,产品销路一直很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后来他想扩大生产规模,新上两条自动生产线,需要新建车间库房,但由于土地审批难,迟迟没能如愿。镇领导出面在河套地里做文章,原来这些地块被5户农户改造成水稻田,不愿腾地给企业。镇领导反复给农户做疏通工作,讲清在河套里种水稻既不合法,又时常遭受水害没效益。如果腾出土地给企业,他们拉土护堤,建起厂房,企业扩大了规模,农户还可分利,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5户农户很快腾出45亩地块,企业在这些土地新建了车间,扩大了生产,日加工规模提高一倍。

  集中连片开发涉及农户利益,需要建立联益机制,让农户有利润分成。吉安村旱田地多,主要种植大豆,想在撂荒地上建豆制品加工厂,实现大豆就地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农户占用的地块是一片洼地,在这片洼地上填土,改造成菜地,种些豆角、辣椒之类的蔬菜,村里在征地时,这些农户不自愿。村里采取菜地入股的形式,让农户按股分成,很快征收了130亩废弃地,办起了金盛豆制品加工厂,日处理1.5万斤大豆,经济效益好,入股农户也鼓起了腰包。

  兴安村则采取让农民到企业打工的形式征收闲散土地,这也激发了农户腾地的积极性。这个村邻近县城,居民时常到处倾倒垃圾,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要建一个保洁厂处理垃圾,需要占地65亩,涉及到十几户农户的巴掌地,村里给出的条件,为腾地农户安排一人到厂里当保洁员,每月可得千元以上的报酬。这样很快征收到土地,后同县环保局联手,办起安旭保洁公司,日处理垃圾120吨,美化了村容,推进了乡村振兴建设。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