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海伦“交通+”扶贫铺就致富路

来源:绥化日报 2020-06-23 字体:

张鲲鹏特约记者马明超

  “前几年路不好,卖粮的时候粮价比别的地方每斤都得低2分钱,现在这路通畅了,粮食也能卖上价了,生活用品、农用物资运输方便了,去哪打个零工也方便了。”说起农村公路建设带给生活的变化,海伦市海兴镇新权村贫困户高秀华很是感慨。

  近年来,海伦市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先导作用,将农村公路路网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交通+”扶贫模式,建成了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也为贫困群众和广大农民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2016年~ 2019年,共完成投资16.6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946.56公里,改造危桥154座、险涵69道。

  高秀华说的公路是海明路海伦至伦河段,该路原为2004年至2008年间建设的通乡通村公路,途经祥富、海兴等5个乡镇,因建设标准较低,经多年运营,部分路段道路破损严重,制约了沿线乡镇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2019年,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将该路列入改造计划,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实现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完工通车。公路建成通车,同高秀华一样感到高兴的,还有公路沿线直接受益的4176户贫困户。

  一批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的建成,为海伦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交通+”扶贫模式逐渐形成,在保障贫困户稳定可持续增收上发挥了保障作用。

  “交通+特色产业”。借助“屯屯通”,大豆、菇娘、毛葱、黑木耳等富硒特色作物因路而兴,被确定为我省北菜南销基地县,全市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0万亩,新增专业合作社268个,农副产品逐渐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目标。随着农村公路网的改善,各项产业成本明显下降,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海伦,特别是国投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工,成为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

  “交通+电商产业”。依托日臻完善的市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成功争取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知名平台成功入驻。2019年,海伦市又成为阿里巴巴兴农脱贫项目全国20个县域之一、黑龙江唯一的县市,带动1470户贫困户,户均可增收1000元。

  “交通+生态旅游”。按照“路景相融”思路,推进“四大坊”民俗村、森林花海观光园、西安生态民俗村、大峡谷省级森林公园等旅游观光公路建设。全市各旅游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目前,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到3个,国家A级以上景区发展到4个,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接待域内外旅游人次增长26%,仅东扎路的修建,使大峡谷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增长到15万人次,带动发展农家乐60余家,沿路采摘园、农家小菜园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

  “交通+劳务经济”。在建设农村公路的用工上,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以来,共吸纳1500余名贫困劳动力,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优先聘用贫困户从事农村道路养护工作,目前已聘用171名,每户贫困户年可增收6000元,实现了“扶持一岗、脱贫一户”目标。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