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毕景文 为民找到增收致富金钥匙

来源:绥化日报 2021-11-02 字体:

段金林  庄义彬

  “农村要阻断返贫,实现共同致富,必须发展壮大产业,这是‘金钥匙’,也是‘摇钱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庆安县民乐镇关工委主任毕景文用情用心用力,为农民出招献策,下足锈花功夫,助力发展壮大产业,全力巩固脱贫成果。

  毕景文在深入农村调研时,发现农户脱贫多是靠打“快头拳”,搞的是低端产业,又存有“一窝蜂”“同质化”的现象,经不住市场冲击。民合村青年农民孙志刚原是贫困户,后靠养猪脱贫。由于饲养的是民猪,白肉多,瘦肉少,不仅卖不上价,销路也不好,就想丢掉养猪项目,另找出路。

  毕景文了解到孙志刚有这个想法,找到他耐心地说:“不是养猪项目不好,而是你养得猪品种不够优良,没有特色。只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就会取得好效益。况且你养猪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绝不能轻意丢掉。”

  孙志刚一听,觉得毕景文说得有道理,决心发展特色猪种。毕景文通过渠道帮助他购进加拿大母猪和美国公猪,将两种猪作为猪种进行杂交,培育出长白新品种。这种猪瘦肉多,增肥快,四个月就可出栏,而且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农户纷纷到他家买猪崽。此后,毕景文又帮助孙志刚办起种猪场,为农户提供优良的长白猪崽。养猪成为全镇共同致富的产业,很快发展到1.9万头,成为全县的致富典型。

  民乐镇是旱田区,主打种植品种是大豆,并把大豆作为致富的产业。但大豆一直处于低产,亩产只有200多斤。面对这种情况,科技土专家鞠晓东引进东升10号新品种,每亩达到500斤。但在推广这一品种时,农民却不认可,说大豆蹿高冒尖也不能达到500斤,那是纯牌的呼悠。

  毕景文知道了这事,就对鞠晓东说:“农民最讲眼见为实,看不见,摸不着,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信。你得种示范田,真正种出高产田,农民才能从心眼里服气。”后来毕景文找到村里划出30亩地作为示范田。在这30亩地里分出两个地块,一块地仍种普通大豆,另一块地种新品种大豆。在农户的监督下,对两个地块同样施肥,同样管理,秋收单打单收,结局立见分晓,新品种的地亩产480斤,常规品种亩产只有235斤。

  农民这会儿服了,都说怪不得国家一直重视种子更新,看来新品种是一把金钥匙,能打开致富大门。示范引导比多说套话管用。去年全镇东升品种大豆种了1.3万亩,迪卡品种大豆种了1.8万亩,普遍每亩达到475斤。今年新品种大豆种植面积猛扩展到20万亩,形成了规模产业,高产已成定局。

  民乐镇村民李海超靠养殖水蛭发家致富,他利用村里水塘养殖水蛭20万尾,纯挣4万元,这在全镇成了轰动新闻。李海超作为一项产业动员村民采用时,却始终没形成当家产业。毕景文得知这一情况,深入村屯调研,发现症结是没形成产业链条。

  水蛭养殖有三大优势:水蛭药用价值高,炮制后,可治疗中风、凝血、清瘀、闭经、跃失损伤。近几年又发现,对抗血凝、抗血栓、抗肿瘤也有奇效;养殖简便易行,水蛭是一种水养动物,在稻田、水渠、坑塘均可养殖,而且生命力极强,断体仍可再生新体,主要吸食浮游生物、小形昆虫、泥面腐质,饲养成本非常低,炮制简单,农户可在家庭自行制作,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各种眼疾、逐瘀消肿。有这么多优势,却缺乏产业链条。

  毕景文感到,产业链条不长,主要是环节没有有效衔接。为此毕景文首先建议镇政府举办养殖培训班,把养殖水蛭的益处讲深讲透,接着又帮助民乐镇、巨宝乡各自建起100亩水面的养殖基地,发展起38个养殖专业户。在这个基础上,老毕出面和吉林中恒药业建立起互助联营关系,由企业包技术指导、包产品销售、包产品加工。这样就延长了产业链条,真正使水蛭成为农户致富的产业,仅水蛭一项每个养殖户增收四五万元。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