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地力缘何提高0.54个等级

来源:绥化日报 2019-10-30 08:29:14 字体:

地力缘何提高0.54个等级

——走基层看黑土地保护(二)

刘洋特约记者刘峰全媒体记者苗昕廉红文可心

  10月19日,北林区双河镇西南村黑龙江正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收割完的稻田里正在进行秸秆深埋作业。

  董事长任秀波说:“我们自觉运用黑土保护技术保护黑土地,1000亩稻田全部引进了省农科院最新审定的有机优粳稻品种,全部采取有机、物理、生物措施,坚决禁止化肥农药使用,最大限度提升水稻的品质。”

  正大农业采取鸭稻共生的种植技术,秧苗栽插返青后,将雏鸭全天放入稻田,利用鸭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的活动刺激水稻分蘖,达到中耕增氧的效果,同时,鸭粪成为高效有机肥料。

  “地力肥,比上化肥的地力还好。”任秀波说。

  在太平川镇团结村鸿源谷农业种植合作社,社员们也正在将秸秆粉碎翻压回田,每亩地再施1立方米多有机肥,大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理事长王运文说,这里是国家黑土地保护项目区,实行玉米、大豆轮作,能养好地力。配合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研究员张树春介绍,经过黑土保护项目三年的整地、施有机肥、轮作等措施,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了0.54个等级。

  据了解,2015年度-2017年度,北林区作为国家实施黑土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承担国家农业部、财政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已连续在10万亩耕地上开展,主要进行有机肥施用、秸秆粉碎翻压或旋地打浆还田、米豆轮作、加大土肥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等工作,目前已达到项目预期三年目标——

  种植制度更加合理,旱田轮作面积已达5.117082万亩。

  提高了大型农机具综合配套使用效率,旱田翻压、深松的项目区耕层厚度平均达35.4厘米,水田达25.0厘米,而原来耕层厚度平均只有15厘米。

  有机肥施用效果明显。项目区施用有机肥面积15.998万亩,通过三年的实施,目前这些地块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7%。

  耕地地力提高。经过三年的整地、施有机肥、轮作等措施,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了0.54个等级。

  提高了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利用率。三年合计秸秆还田面积为14.万余亩,施用有机肥面积15万余亩,连续施用三年有机肥,提高了有机肥的资源利用率。

  扩大了测土配方施肥面积。项目区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实现了全覆盖。

  形成了技术模式。总结出了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水、旱田技术模式和运行机制。

  三年来各项技术工作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减少了化肥用量,而且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大大减少了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树春说,寒地黑土是宝贵资源,我们守着好资源,一定要养护好、利用好,让黑土地始终焕发青春。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