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农场成了动物乐园

来源:绥化日报 2019-10-29 09:23:04 字体:

农场成了动物乐园

——走基层看黑土地保护(一)

特约记者李磊全媒体记者苗昕廉红文可心

  编者按

  我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寒地黑土是珍贵的土壤资源。我市借助国家实施黑土保护工程项目的契机,多路并进、多项联动深化“寒地黑土”保护,开展综合保护,生态效益、耕地质量、粮食产能等显著提高,释放了综合效应。记者近期深入实施黑土保护的部分县市,以点带面,力求一览我市黑土保护的实际成效,推动“都城地”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10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绥棱县四海店镇南6公里的黑龙江董氏兄弟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天华农场。

  农场群山环抱,树木密集,山鸟不时地飞过。潺潺溪水中,鱼儿悠游,岸边花草繁茂,情不自禁做一个深呼吸,清新的空气直沁心脾。

  “这是多年来实施黑土保护的成果。”天华农场场长孟德林介绍。

  黑龙江董氏兄弟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2005年6月,是集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粮食仓储等多元化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孟德林说,2013年,农场全面实施有机种植推进黑土保护。目前,这里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无公害,无污染,年粮食总产量3500吨左右。生产基地有养殖场,大牲畜存栏546头。天华农场生产的大豆、大米、面粉、黑豆、红小豆、芸豆、高粱和玉米产品分别通过了中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有机认证。

  说起黑土保护的措施,孟场长说,农场始终把保护黑土地作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并制定了一整套保护黑土地的办法和措施。对土地实行保护,停止使用一切对环境和土壤有危害的化肥、农药、除草剂和生长素等任何物品。

  不使用除草剂,如何除草?孟场长说,全是人工除草。旱田人工铲地三遍,水田人工拔草三遍,减少机械排放对土壤和水源污染。

  地头的小型气象站、孢子采集仪器、虫情测报灯等仪器为黑土保护提供科学技术保障。地头,农场自产的有机肥绵延着,像堤坝一样。

  孟场长说,农场所有耕地使用发酵后的猪、马、牛、羊等畜禽粪便制成的农家肥,水田每年每公顷施用农家肥60立方米,旱田每年每公顷施用农家肥30立方米。每年封冻之前,就把农家肥均匀地泼撒到地里去,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些农家肥全部由生产基地养殖场、指定的畜禽养殖场提供。生产基地利用无污染草原、湿地和秸秆饲料进行畜禽养殖,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肥源,再用畜禽所产生的粪便肥料还田,形成了草原、秸秆(发酵)——养殖——肥料——肥料上地——秸秆的自然生态良性循环链条。同时,对农作物秸秆零焚烧,全部进行秸秆饲料加工,为养殖业提供饲料。

  记者发现,无论是耕地、道路,还是路边沟里都没有塑料袋等白色污染。孟场长说,农场严禁在任何区域扔垃圾,禁止任何化学产品进入生产基地,设置专人对种植区域的白色垃圾进行检查,发现白色垃圾对责任人进行重罚。

  “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不仅品质好,产量也不低,初步估算有机大豆每公顷4580斤。农场出产的有机豆油、面粉等在北京等大城市的高端市场非常抢手,售价比普通种植的作物高出五六倍,有机种植,不亏!”

  天华农场实施黑土地保护措施以来,山绿了,鸟多了,水清了,鱼多了,草密了,花多了,形成了自然和谐的小气候。说着聊着,树林里有小动物倏地跑过。孟场长说,农场对湿地、草场实行零开发,对野生动物实行零捕杀,一些东北常见的小动物在这里安家落户。如今,农场已变成了天然的动物乐园。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