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走好玉米产业 创新发展新路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8-26 字体:

本报评论员

  首先,感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的院士及专家学者,不辞辛苦来到寒地黑土之都,为绥化传统玉米产业的升级发展指点迷津,出谋划策。这次玉米产业发展高端对话,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解析了绥化玉米的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对话,必将助推绥化“都城地”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绥化是闻名全国的农业大市,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让这块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品质极佳,优质玉米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当家品种。目前,绥化全市玉米商品量达到800多万吨,玉米种植规模化、加工流通集群化发展趋势凸显,形成了一批标准化、集约化的玉米种植基地,围绕新和成、昊天、北林象屿、海伦国投、肇东中粮、青冈龙凤、京粮等龙头企业,集聚了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初步形成龙头带动、相互合作、循环发展的良好格局。

  但绥化的玉米产业从整体上来说,还存在产品层次低、品牌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大部分产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升级的产品不多等问题。那么,要想尽快实现玉米产业的升级创新发展,逐渐将绥化打造成全国优质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亚洲新兴玉米精深加工中心和中国北方玉米物流交易中心,就要走好玉米产业创新发展新路。

  要走好玉米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就要大力培育玉米精深加工优势产业集群。要发挥玉米加工产业积聚效应,做大做强象屿、新和成等玉米加工领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建设玉米加工示范基地,带动专用化、标准化玉米原料种植,打造集信息、研发、培训、检测、交易和物流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形成完整的区域性玉米加工及其配套体系。支持集群内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共性技术、闲置厂房和设备等资源共享,通过奖补和行业协会牵线搭桥等方式,支持玉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配套产业关联企业之间开展紧密合作,相互提供产业配套支撑,全面提高玉米精深加工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品类多样、分工合理、链条完整、相互关联、运行高效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集群。

  要走好玉米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就要推动玉米加工集聚化发展。要积极整合和规范发展玉米加工产业集聚区,鼓励各地围绕大型玉米加工企业规划玉米产业园和玉米工业园,引导分散的中小玉米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实现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充分发挥各县(市、区)优势,尊重市场选择,错位发展,培育特色鲜明的集聚区主导加工产业。探索委托国内实力雄厚的园区运营公司托管园区的办法,转换园区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承载能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金融、法律、咨询等配套中介服务机构进驻,配套建设为企业服务的信息技术、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园区吸引力和孵化力。

  要走好玉米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就要强化精深加工产品创新和工艺革新。要支持大型玉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创新建立玉米科研机构,组建玉米加工技术产业联盟。采取“启动资金+奖补”方式,支持玉米加工技术产业联盟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创新。加大玉米加工企业发明专利和技术改造奖补力度,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改造玉米加工传统制造技术,构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体系。

  要走好玉米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就要加快培育行业中间组织。要由有影响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牵头发起成立绥化玉米精深加工行业协会,引导发酵行业具备条件的玉米加工企业积极加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同时,探索建立玉米加工业企业家协会,增强协会自我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聘请知名协会管理专家,加强会员培训。

  要走好玉米产业创新发展新路,还要提升产业管理服务水平。要依托玉米加工技术产业联盟和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展公共服务需求调研,围绕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信用管理、对外交流、法律咨询等服务,建立健全玉米精深加工业服务体系。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实施在线服务,提升玉米精深加工服务质量和效率。


编辑:王晨昊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