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百年海北展新姿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8-05 字体:

万希龙特约记者马明超本报记者廉红

  “我是土生土长的海北人,有幸和新中国同龄,见证了国家和身边的变化。”炎炎烈日,70岁的张国军老人红光满面激动地说。

  8月1日,记者一行走进海伦市的最北部,探访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重镇——海北。

  镇北有一座欧式风格的建筑,那就是闻名中外的圣若瑟天主教堂,是目前海北最高的建筑物,也是我省规模最大的教堂。据记载,1902年,即光绪二十八年,法国神父陆平来此传教。1906年,这里建屯,名为圣若瑟屯,陆平筹款于1909年建起可容纳3000人的大教堂,当时四面有城墙,建有工厂学校作坊,当时地图上没有海伦,只有海北,因教建镇,1912年此地改名为海北,从此,小镇蜚声海内外。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伟介绍,抗时战争时期,马占山将军的部下邓文在此剿灭100多名日军,留下了英雄事迹,神父陆平在教堂庇护几千民众,留下“陆平福祉”,以及“于斌海外募集资金支持抗战”的故事。1949年,海北镇更名为稻香公社。1958年全国粮食紧缺,海伦县向国家交售6亿斤粮食,全国人口6亿,人均吃海伦一斤粮。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国务院颁发的奖状,分别奖励给海伦县乡村,其中受到嘉奖的乡就是稻香公社即海北镇,奖状至今还挂在镇会议室的荣誉墙上。

  大豆产业筋强体壮

  海北是豆麦主产地,改革开放后,外地客商纷至沓来采购,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推动下,海北大豆贸易形成集群,在全国小有名气。2000年至2010年高峰期大豆贸易企业达170多家,年最高交易量200万吨,现在保持在年交易量100万吨以上,现在镇内100多家贸易企业连通全国的大豆市场,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粮食市场都有海北的大豆,特别是海北的芽豆不仅叫响省内外,还出口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目前已成为中国北方大豆主要批发市场。

  随着国家大豆保护价收购、大豆种植补贴等政策出台,2017年开始,海北大豆种植面积扩大,接近20万亩,并延伸产业链专区生产、专区专供、提质增效,建立基地生产,订单农业合作经营,以科技水利农技现代化手段为依托,打造5个万亩基地专区专品种生产,保证大豆的种植面积和品质。

  周边大豆经销商以这里为集散中心卖向全国,价格比周边地区每市斤高0.05元~0.10元,从大豆的遴选和初加工到色选粒选工艺均在全国领先。因大豆贸易搞活了经济,因大豆贸易解决就业,拉动内需,促进消费。

  近年来,海北扶强扶壮传统贸易,和永和豆浆、北京二商集团、上海光明、四川集香居、永辉超市等大企业大财团合作,内引外联,直供直销,同时从单纯的贸易经销发展为大豆深加工,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也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

  沃尔今工贸有限公司,是海北引进的一家集生产、化验、销售于一体的非转基因豆饼、膨化豆粉、膨化大豆、大豆油加工企业,累计投资7301万元,以本地优质富硒大豆种植精选基地为依托,年加工大豆10万吨,年生产豆饼20万吨、毛油3万吨,流水线智能化、标准化操作,加工水平属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达到并超过了欧盟、北美及亚欧地区的执行标准,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外。

  在利民洪晟食品公司工地建设现场,公司副总经理尹晓秋正在察看工程进度。她多次前往天津、沈阳,与天津市利民调料公司和沈阳洪晟盛丰贸易公司达成招商建厂协议,2017年项目落地建设。预计总投资1亿元,以本地富硒有机大豆为原料,主产品是腐竹,计划年产6000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0%,可解决就业300人以上,11月中旬正式投产,未来几年将根据市场需求,加大投资,增加新产品。

  美丽乡村气象万千

  圣若瑟天主教堂装修典雅,教堂内的雕像和圣经壁画,更增添其神秘感,院内十字山高耸,绿树成荫,花草葱郁,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后花园,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年接纳中外游客5000余人次。

  海北镇田园养生示范村西安村是国家AA级景区。近年来,西安村致力于生态民俗旅游,现已打造出山门怀古、春畦种菜、文化雕墙、荷塘撷秀、老屋怀旧、长廊赏墨等八大景观,引得周边的游客前来游玩。鸟语花香、处处景观的仁爱公园花团锦簇,蜂飞蝶舞;25米长、4米高的文化墙雄踞两侧,与高大的图腾龙柱相呼应,上书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幅字画。绿草环绕、金叶垂榆装点下的荷花塘,小桥流水,荷叶田田,锦鳞游泳,白鹤展翅,相映成趣。登高上山,近观,草丛中双鹿嬉戏;俯瞰,蓝瓦白墙的村落整齐排列,掩映在绿树繁花间;远望,万顷良田,稻海扬波——一幅美丽乡村的秀美画卷铺展开来。

  镇西有一座星火水库,现在人们更爱称之为星火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落日余晖映照,湖面宛若片片碎银洒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远方树带蜿蜒,披一层金色,群鸟追逐着余晖,不由得让人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夜幕降临,大红灯笼亮起来,太阳能路灯齐放光芒,灯箱上大豆摇铃、喜鹊登枝的剪纸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曲热闹的二人转醉了寂静的小村,更醉在人们的心头。

  安居乐业幸福时代

  海北建制110年来,人民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破烂草土房到一面青,从砖房到花园般的集中供暖楼,生活水准是越来越高。张国军老人说,家里两个子女在镇上和市里做生意,在城里都有住宅楼,家里啥也不缺,有病有新农合,住院花不多少钱。“一到晚上穿新鲜的,跳舞唱歌,说话唠嗑,没承想咱农民能幸福到这程度。”老人非常知足。

  在城镇建设上:2010年以来,修编了《海伦市海北镇2010-2030年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争取中省项目资金,累计投资5.85亿元,开发商宅楼房35万平方米,修筑镇内白色路面10.1万平方米;修筑通村屯白色路面154公里;铺设正大街两侧彩色步道砖2.4万平方米,栽植优质风景树5500棵;建设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中心广场1万平方米,全面提升了小城镇建设品味和承载吸纳能力。借助新农村建设,2010年以来,重点建设了6个中心村,以省级新农村建设、泥草房改造和百镇建设工程为契机,率先实现了农村城镇化。有望年底全镇生活垃圾处理分类,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

  如今的海北镇——这片有着深邃丰厚历史人文和巨大发展潜力的热土沸腾了,已发展成为农强工兴、商活财旺、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基础设施齐全、建筑风格独特、科教文卫全面发展,古老而年轻的独具海北特色的中国北方“小城镇建设名镇”“工贸产业重镇”“经济发展强镇”。

  告别海北,驱车行驶在宽阔的街道上,两旁绿树如荫,花团锦簇,路灯装饰杆上的“新征程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标志醒目耀眼,这不正是海北人在新时代砥砺前行,向着全面小康的中国梦奋勇向前的写照吗?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