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复兴的“文化化石”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5-09 字体:

复兴的“文化化石”

——绥棱黑陶让泥土在烈火中涅槃

特约记者李磊

  早在公元前2310年,人们在水、土、火的偶遇中发明了黑陶,为人类浩瀚的文化之海注入了一股涓涓清流,使之成为沧桑岁月和历史交替演绎中最玄奥的精彩追忆。

  ——题记

  我国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所以黑陶也被称为龙山文化。黑陶是一种光滑漆黑的陶器,主要原料是黄粘土,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绥棱黑陶发展经历了起步、繁盛、低谷、复兴四个阶段。

  起步时期

  绥棱黑陶是从寇化林开始的,他祖籍山东莱州,二十世纪初随其父辈闯关东来到东北,落户在绥棱县上集镇。1959年寇化林破解了黑陶焙烧关键的熏烟渗碳技术,使我国失传了3000年的焙烧工艺得以传承,也奠定了绥棱作为现代黑陶发源地的历史地位。

  繁盛时期

  1964年,绥棱黑陶在首届中国出口产品交易会上展出,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绥棱黑陶创始人寇化林,并赞誉说“黄土换黄金,何乐而不为”。1965年开始,绥棱黑陶多次获奖,产品出口到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低谷时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绥棱土陶厂被迫停产,成为“四旧”被砸乱,人员全部改行。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市场上具备了一定影响力的绥棱黑陶,一夜之间便消失殆尽。

  复兴时期

  沧海横流,斗转星移。2006年开始,绥棱县委、县政府把黑陶产业纳入到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一时间,绥棱现代黑陶、绥棱陶源陶、绥棱伊君陶艺、绥棱黑陶研究所等多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各家企业研发团队结合现代工艺创新突破了烧制技法,绥棱黑陶由此破茧成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7年2月,“绥棱黑陶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家装的时候注点意别破损了,那边打好几遍电话了催得挺急的。”在绥棱现代黑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印和工人们正在分箱包装即将发往江苏宜兴的30多件多彩灵透黑陶,这也是绥棱县相关扶持政策出台后,绥棱黑陶首次走出省门。

  “2007年开始,政府帮我们协调场地、减免租金、帮助联系市场,我们心里感到特别热乎。”刘兴印动情地说,“我们现在就是专心做研发,我先后选了200多种材料,烧了60多窑,最终成功地把新原料烧合到了黑陶表面。”

  艺术创作永远在路上,艺术之美更需要一代代人去传承。绥棱黑陶大师们也纷纷把一生所学交给徒弟。

  “不能让这一传统文化失传,我们公司现有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大师1人,教授出的绥棱黑陶学徒超过300人,他们中2位传承人已经成为省、市级黑陶技术能手。绥棱陶源陶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赵银环说。

  2009年,绥棱黑陶走进钓鱼台国宾馆。

  2010年,绥棱黑陶走进上海世博会。

  2011年,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节目中专门介绍了绥棱黑陶。

  2015年,绥棱黑陶被列入国家重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复兴路上风华正茂。

  “多彩绥棱黑陶、香味绥棱黑陶等等设计和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外制陶业的空白。现在一条政府担当中介,艺人潜心制作,企业专心发展的黑陶产业运营模式已初步形成。复兴后的绥棱黑陶正再次出发,迈入一个魅力四射的全新时代。”绥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玉娜如是说。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