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创建上善明水的坚实足印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2-26 字体:

特约记者孙志国本报记者廉红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明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4亿元,同比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2亿元,增长8.3%,以上三项指标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6亿元,增长6.1%;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7%和9.5%。

  明水,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俯首躬身的埋头苦干!是他们在打造上善明水进程中坚实的足印。

  脱贫攻坚冲刺发力

  明水,举全县之力决战脱贫,大打了一场历史性的攻坚战役。截至2018年底,累计退出贫困村57个,8169户、18461人从贫困中走出来,贫困发生率降至0.92%,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明水创新推行分乡推进、分村推进工作机制,县常委班子、包乡领导带队,逐乡排查问题、分析会诊、问责问效。全县121个部门、99个驻村工作队、2453名帮扶责任人并肩奋战在扶贫一线。

  借外力、提内力,大打思想扶贫的攻心战。组织开展了宣传日历赠阅、政策广播宣讲、编印致富《水虎英雄传》、实用技能培训、公开评选表彰典型等12项思想扶贫行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产业到户、增收到人,大打产业扶贫的持久战。点对点推行干菜、“园田地”订制、光伏、金融、劳务等13项扶贫产业,全县贫困户均有2个以上扶贫产业链接,全年带动增收9951万元。明水农业扶贫产业覆盖率名列全省第一,“菜单式”精准扶贫模式被央视报道,电商扶贫经验入选国务院扶贫办电商扶贫案例。

  补短板、兜底线,大打民生保障的歼灭战。两年解决5983户群众住房问题,让269个自然屯吃上放心水,完成了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两个歼灭战”。修建通村公路534公里,新建标准化卫生室57个、文化广场60个,“三通三有”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教育、健康扶贫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在全国率先实行贫困户免费体检。被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国家级健康扶贫工程先进县”,在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产业项目破题起势

  明水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符合县情实际的主导产业更加清晰。全年开复工项目32个,总投资39.4亿元。在重点企业停产转型,骨干企业效益下滑的不利形势下,全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11%。

  新项目、新产业破题起势。日月同源黑木耳菌包项目启动生产;七大菇食用菌杏鲍菇产品供不应求;峰雪面粉异地扩建项目正在试产,绿色食品产业阵容不断壮大。哈药集团50亿粒氰胺类胶囊项目签订合作协议;北国明艾种、加、销模式初步形成;蒲公英系列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拓达产业园PET深加工项目联机试产;稼禾源、旭源等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作用充分发挥。中俄天然气管线明水段建设进展顺利,日月同辉CNG母站完成投资过千万元,天然气产业顺势崛起。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21户,实现了从农产品向日化、健康、服务行业升级。

  强基础、优布局,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开发区高标准完成土地节约利用评价,划定了75.8公顷的发展方向区,纳入中国开发区目录。润美钢结构、拓达产业园、七大菇食用菌初步具备入规条件。

  “明”县品牌行销四方

  明水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建设生态水稻、优质杂粮、高油高蛋白专属大豆等生产基地4.3万亩,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27处、面积3万亩,引带全县特色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

  品牌创建再获佳绩。县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淘缘明”黑豆粉远近闻名,明水大豆、黑木耳、油豆角通过国家地标产品省级初审,被国家特产协会评定为全国“黑豆之乡”“红谷子小米之乡”和“干菜之乡”。蔬菜产业突破发展。246栋黑木耳大棚全面达产达效,鲜食玉米面积发展到2.5万亩,推进了3个冷藏保鲜库建设,建成后全县冷藏保鲜能力将超过2万吨。基地直采直供达到16万亩。深入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让更多的明水优质农产品直达各大城市餐桌。

  民生保障百姓受惠

  明水坚持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全面提升,百姓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显著增强。

  交通环境大幅跃升。投资2.24亿元的海明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东南片区交通“主动脉”。总里程219公里的农村公路全部完工。新城公路客运站和83个农村停靠站点投入使用。“三供两治”完成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80万平方米;城市燃气新增入户8000户以上。

  “真的感谢党和政府,没想到我老了老了还能住进设施这么完善的大楼房。”68岁的赵子田告别住了40多平方米的简陋平房喜迁新居。和他家一样,明水已有超过1.2万名城区居民彻底告别了棚户区,住上了新楼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明水棚改速度。2018年,明水棚改启动征收27个片区,改造面积26.6万平方米,荣获全省保障性安居优质工程特殊荣誉称号。城区绿化和全县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16.9%、19.5%,荣获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称号。改造城区破损道路5条,更新改造路灯210盏,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任务基本完成,打造了集诗词文化、运动健身于一体的滨泉漫行诗词走廊,城市慢生活圈初步显现,宜居指数节节攀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18年,明水第四中学正式运行,完成了双兴学校及13所学前教育工程,启动了第二中学扩建、通达学校教学楼等建设项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分通过省检验收,高考改写该县25年来无清华学子的历史,教育振兴初现成效。

  明水医联体建设达到全覆盖,百姓不出县就可享受到大城市专家的诊疗服务,“幸福9号”明源养老乐园投入运营,居家养老服务惠及面进一步扩大。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