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彰显特色放大发展优势

来源:绥化日报 2019-01-07 字体:

彰显特色放大发展优势

一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汉麻产业由“跑龙套”变成“唱主角”;漫山遍野的大苞米也因为拉伸产业链条,被打造成了立县的百亿级支柱产业;享誉海内外的猛犸象文化名片更让青冈声名远播。在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工作实践中,青冈县走出了一条彰显本地特色,通过打造“三城”和“五个青冈”建设,从而形成优势产业,助推“都城地”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实际的科学路径。青冈的做法,是对全市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实践的最好诠释。

  彰显特色,放大发展优势,在今天发展时态中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无论是中央还是省委、省政府,都强调要加快东北经济发展,就要构建区域特色。这既是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提出的要求,又是培育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近来年,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市场形态日益明显。同类、同质产品十分丰富。区域经济在技术、经济规模、人才等方面都不具有强大优势,因此必须从本地比较优势出发,为市场提供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的寒地黑土经济具有“地域性”和相对独特优势。特别是农业自然属性强,农产品生产总是受着区域条件的约束。绥化是我国商品粮和特色农产品的核心区域,加之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形成了众多地方特产,积累了一定的商誉。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传统特产还处于传统生产状态,即生产要素、生产方式、销售方式都还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所以,绥化特色经济既要立足传统优势,又不能简单复制,而是一个现代产业的改造过程。概括地说,就是在生产领域引进技术、改良品质,实现优质和高产;在加工领域实现由简单加工型向现代产品精细制造型的根本性转变;在营销领域引进现代产销组织制度,打开市场通道,提高品牌的“响亮度”。

  毫无疑问,独特的寒地黑土的地域性并不排斥和限制其开放性。一方面,资源禀赋不同,决定着区域经济间社会分工和优势互补的可能与必要,寒地黑土经济再生产各个环节必然与外界要发生种种联系;另一方面,特色并不仅限于农业领域。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色经济是多样性的,可以是农业经济,也可以是工业经济;可以是民营经济,也可以是外资经济。比如青冈的汉麻经济、鲜食玉米经济,由猛犸象带动起来的考古旅游经济等等,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特色经济。事实证明,自然资源并不是区域经济增长无法逾越的障碍,很多时候发展机制更重要。青冈的经验证明,一味地把经济落后的原因归结为资源不足是没有充足道理的。

  特色经济的理想状态无疑是“聚集经济”。聚集本身就是一种特色。聚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纵向型。围绕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众多上游、中间、下游企业聚集起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生产链;二是横向型,即同类或相似企业、产品聚集,形成专业生产、销售中心。聚集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了买卖的信息不对称,形成经济增长极,提升了经济竞争力;不仅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增强市场机制,激发人们的创业意识,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青冈打造的“三城”建设,就是一很好的注脚。

  总之,特色经济的本质是“我”最擅长的经济,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因此是有市场竞争力的经济。特色经济的形成固然离不开政府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内生。政府的作用是营造环境,诱导市场主体创业。市场主体追求利润,必然根据本地要素禀赋实际选择适宜的产业,从而形成特色经济。从过去的经验教训看,还要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生产决定财政。在“特色”刚刚显露时就急着“增收”,只会扼杀“特色”。这是作为服务部门的党委和政府需要注意的问题。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