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驻村工作队“驻”进村民心坎上

来源:绥化日报 2018-10-15 字体:

钱秀华张丽丽本报记者沈雪

  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挽起裤腿与村民一起劳作;他们走进农户家里,和村民唠知心话,为村民排忧解难;他们走进村部,积极帮助村里找项目、投资金,成为激发农民致富的“新能量”……他们就是市人社局驻安达市昌德镇永福村工作队。

  走进安达市昌德镇福昌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们正忙着采摘木耳,深褐色的木耳舒展开来铺满整个庭院,12万袋菌棒长出的不仅仅是木耳,更是贫困户增收的希望。合作社采用“政府+帮扶部门+贫困户贷款资金”的组合模式,吸纳24户贫困户入股进行黑木耳种植,共购进木耳菌12万袋,头茬收获木耳1000公斤。

  贫困户李洪财患有疾病,生活十分艰难。李洪财说:“当我知道可以入股合作社时,毫不犹豫利用扶贫贷款1万元入股。如今拿到分红钱,心里开心,觉得日子有奔头了。”

  在永福村,驻村工作队发现该村种植结构单一。为此,工作队经多方联系协调,最终将村里废弃的小学建成了食用菌生产基地,成立了合作社,让贫困户户均可增收2000元。

  在工作队走访中,发现部分贫困户自家小院子闲置可惜,与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发展庭院经济,把房前屋后充分利用起来,让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增收。工作队协调市人社局、安达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田家炳高级中学三家帮扶单位捐资16200元,对能够从事轻体力劳动的61户贫困户进行帮助,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预计户均可增收500元左右。

  引导贫困户脱贫意愿,激发自身发展动力,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信心是工作队进驻永福村以来工作的关键。2017年12月份末,工作队发现贫困户程徳友有酿酒手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摆脱贫困,在工作队不断鼓励下,他开了全村的第一间“酒坊”,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去年自产自酿的8000斤酒全部销售一空。不到一年时间,程德友从“贫困户”转变变为“脱贫户”,挺直腰杆走向致富路。

  以村为家真扶贫,心系群众扶真贫,工作队用真心真情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为永福村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带领贫困户奔向小康。经过工作队一年多的持续帮扶,昔日贫穷落后的永福村,如今村庄变得干净整洁,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0名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全部就读,没有发生辍学现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免费纳入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范围;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7年105户,209人减少到51户95人,贫困发生率从4.26%降到1.92%,顺利脱贫出列。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