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秸秆地膜纸的“三笔账”

来源:绥化日报 2018-09-17 字体:

庆安银泉公司用水稻秸秆生产覆膜用“纸”,在当地和南方一些省市及泰国得到应用,反响良好。以往一烧了之的稻草真的成了增收之宝?请看——

秸秆地膜纸的“三笔账”

特约记者陆洪莲本报记者李云峰廉红

  9月15日,庆安县平安镇民族村农民杨光的稻田里,金黄遍野,一片丰收的景象。无独有偶,黑龙江东禾农业集团久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稻海扬波,稻穗低垂待收割。丰收令稻农们欢喜,更让他们欢喜的是,稻草秸秆如今在庆安是个宝,它不必焚烧了,将变成一张薄薄的纸,变废为宝,不仅增收致富,而且生态环保。

  走进庆安县黑龙江银泉纸业公司生产车间,一卷卷褐色纸走下生产线。记者看到,这种纸看上去跟牛皮纸差不多。工艺师孟兆龙介绍,这种纸叫农作物秸秆纤维基地膜纸,是可以取代塑料作覆膜的“神奇的纸”。企业按订单生产,客户主要来自庆安本地和南方一些省市及泰国。

  银泉纸业公司总经理王本春介绍,去年春天,由东北农大、秸乐公司和银泉公司合作,使秸秆地膜纸这项长期藏于“深闺”的利国利民利生态的技术得以生产,实现了产业化、价值化、效益化。

  十几年前,东北农业大学研制成功了利用秸秆生产可替代塑料作覆膜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去年,通过校企合作,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实验实习基地、通河有机水稻生产基地等地,分别实施了水稻和蔬菜覆膜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利用秸秆制作的新型地膜完全可以代替塑料覆膜。

  生产者的经济账

  2017年3月15日,庆安银泉公司按照技术规程,用稻草秸秆和部分商品木浆做原料,试生产了第一批秸秆地膜纸,各项指标均达到东北农大的指标要求,庆安银泉公司成为全国首家以秸秆做原料的地膜纸生产厂家。黑龙江省秸乐公司作为与东北农大合作一方,重点负责进行市场开发和推广。从去年4月20日正式达产,目前已生产3000吨秸秆地膜纸,销往哈尔滨所属县市及河南、山东等地,主要用于有机水稻的覆膜。

  秸秆生产地膜纸,企业的效益如何?

  王本春介绍,银泉纸业主要原料为稻草、麦草等秸秆,秸秆的收购价格为400元/吨,其它纸厂原料都以废纸为主,现在废纸的收购价格为2700元/吨,在原料上银泉纸业就比其它纸厂拥有很大的价格优势。银泉纸业拥有自主研发的物理法机械揉搓秸秆丝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中加入了秸秆丝浆,它属于一次纤维,成品的质量在东北三省名列前茅,售价每吨高于其他同类纸厂200元以上。所以企业的原料成本降低,效益随之增长。

  使用者的增收账

  民族村农民杨光算过一笔账,每亩水田产生秸秆约0.25吨,送到企业能卖350~400元,农户利润每吨在80~100元之间。以往一把火一烧了之的废草成了增收之宝。

  据银泉公司技术人员测算,农户种植一公顷水田,稻草平均产量可达3.5吨左右,每吨价格400元,每公顷能卖1400元,除去机械打包、运输等成本700元,农户每公顷地稻草纯经济收入700元。每吨稻草可增收200元。现在银泉纸业年消耗稻草秸秆10万吨,仅农民出售给企业稻草秸秆年可增收2000多万元。同时,促进农民在本地就业。银泉公司安置就业人员近300名,带动农民创业人数1500人,有利地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初步形成“加工龙头企业+水稻基地+稻草农户+合作社+循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王本春介绍,银泉公司在稻草收购上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的利益。

  一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稻草收购标准水分为20%至25%,按照比例,进行增减款额。水分低于20%的,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增加款额的1%。由于去年秋旱,稻草水分低,农户送到纸业稻草获得加价款高达45万元。

  二是优惠政策,让利于民。稻草打包机作业数量达到100吨以上,以稻草票据为准,每吨稻草增加10~50元。(100吨增加10元/吨、200吨增加20元/吨、300吨增加30元/吨、400吨增加40元/吨、500吨增加50元/吨)。2017年农户稻草机械打包,在获得良好收益的基础上,又得到加价款20多万元。农户自储自存稻草,第二年交售时,每吨增加10元~50元的稻草储存费。(5月增加10元/吨、6月增加20元/吨、7月增加30元/吨、8月增加40元/吨、9月增加50元/吨)。去年农户自存自储稻草获得加价款33万元。

  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介绍,以目前种植有机水稻技术为例,在整个水稻生长过程中得先后进行3次人工除草,一亩地的费用总共900多元,这笔钱通过秸秆纤维基地膜抑草效应基本可以节省。

  秸秆地膜纸自动降解,不需人工捡拾,一亩地成本是260元。而塑料薄膜加上人工捡拾费用,一亩地的费用是300多元。这样等于一亩地又增收了40多元。2017年,包括“秸秆地膜纸”在内的绿色生态生产方式,助力杨光经营的水稻通过了有机认证,生产的大米市场价格比普通大米高出10倍以上。

  据东禾农业集团技术人员核算,按照地膜覆盖模式,有机水稻一公顷地用地膜纸投入5600元,一亩370元左右。不用地膜纸使用传统人工除草模式,一公顷地人工大概在1.5万元,相对节省1万元。从订单上来看,有机与绿色相比,每斤大米高出0.8元到1元。

  环境的生态账

  东北农业大学秸秆地膜纸研发团队成员、工程学院陈海涛教授介绍,他留学归国后,在生产实践调研过程中发现农作物秸秆要么被焚烧危及安全造成季节性雾霾,要么被丢弃污染环境。2006年开始,他和团队利用玉米、水稻、大豆、番茄、棉花等作物秸秆以及沼渣为原料,相继攻克了秸秆制造地膜产业链系列关键技术,研发出了系列水旱田秸秆纤维基地膜及配套机器系统,取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陈海涛说,仅从价格看,秸秆纤维基地膜比传统塑料地膜贵一点,但塑料地膜不降解,需要后期收膜,人工成本高。从发展有机农业保证食物安全角度看,这种地膜可完全降解精细还田培肥地力,并且节省了起膜成本。

  王本春说,秸秆地膜纸可降解不仅避免了焚烧,而且在抵制杂草滋生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此外,保墒性能与塑料地膜相当,较裸地提高土壤含水率33.5%~100%,蔬菜栽培较裸地增产15%以上,水稻栽培较裸地增产5%。地膜纸相对普通农田可以防止氮肥蒸发15%,省水75%,降解过程中有机质还田还可以培肥地力。

  杨光说,水稻插秧时利用插秧机,将地膜纸与秧苗一同铺在稻田地里,如同一层“被子”给水稻生长提供了足够的温度,保护了秧苗。除了保温,地膜纸还能除草。“传统地膜用人工拆也拆不干净,拆完之后塑料片被风刮得哪儿都是,污染环境!”杨光认为,相比于“白色垃圾”产生的生态成本,人工成本都不算啥了。

  银泉公司工艺师孟兆龙介绍,秸秆地膜好处有两个。一是可降解。它的原料是秸秆,5月份种地覆膜后,经过4个月左右的时间,即10月份收地时基本降解,腐烂变成肥料还田,综合性地解决了秸秆资源浪费、秸秆焚烧、粮食污染和培肥地力等难题。二是能除草。农作物覆上秸秆地膜纸后,直接从纸上的孔眼中钻出,而草始终被遮光覆盖着,杂草难以生长。

  据悉,作为国家发改委第一批资源节约型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重点扶持企业,银泉公司下一步将探索几个新工艺。如在秸秆地膜纸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有机质氮和磷。综合土壤的PH值,有针对性地生产酸性或碱性的地膜纸,降解还田后可直接补充土地所需营养。

  庆安县是水稻大县,今年水稻种植面积155万亩。“秸秆产量与水稻产量相当,产多少水稻就有多少秸秆。”庆安县农业局负责人说,焚烧对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地膜纸的应用让秸秆处理找到了一条生态解决的好路。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