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大罗镇引导入社农户 “联体”更“联心”

来源:绥化日报 2018-01-08 字体:

  东北网绥化1月8日讯(于洪欣 段金林)庆安县大罗镇东旺村白泡屯的王明,因为一没技术、二没谋划,家里还有几个“药罐子”,成了村里的极贫困户。自从2016年参加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大伙都把他看作自己的亲人,真情实意地帮助他建起3栋青椒大棚,每年收入1.2万元,短短两年时间就从贫困走向富裕。王明激动地说:“乡亲们都实心实意地帮我,不致富往哪跑。”

  大罗镇有32个合作社,入社的多是“人强马壮”的农户,人们都称“好汉社”。然而对那些薄弱户、贫困户却不愿意吸收入社。联体联户以后,有些农户自顾发挥自己的优势,却不大顾及那些贫困户,使得一些合作社办得七拧八挣,不能劲往一处使。这一现象引起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认为办合作社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一组织形式,发挥优势,补足短板,让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引导合作社成员联体联心,同心协力,共同发展。

  东山村上印子屯姜云花是个老养羊户,由于过去一直靠土法养羊,不但没有致富,反而造成羊群瘟病。造成羊群大批死亡,几乎绝圈,这使她彻底丧失了养羊的信心。后来她带着仅剩的十几只羊,加入了村里的养羊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帮助她寻找羊群瘟病原因。后来听说国家老促会举办畜牧高级养殖班,乡亲们捐资筹集经费,送她到北京参加培训。姜云花学到一手过硬的养羊技术,回来后,她带领乡亲们科学养羊,使合作社的羊群很快发展到5000多只。

  合作社的领办人多是技术能人,他们能把心交给会员,这对于发展合作社十分重要。东旺村的木耳养植合作社是由木耳养植技术员胡玉创办的,胡玉毕业于大学木耳栽培系,有一套过硬的养殖技术。回乡后他带领32个农户办起木耳养植合作社,入社的农户大多是贫困户,他根据每个农户的实际,创办不同的栽培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农户王明老伴瘫痪,需要有人贴身侍侯。胡玉根据他的情况,建起庭院木耳栽培大棚,年收入达到6万元。

  从联体到联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镇政府坚持做好扎实细致的工作,让合作社成员心贴在一起、劲使在一起。东山村丰林屯有8户贫困户,过去由于发展没项目,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而屯里也有12个农户,发挥靠近林区近,椴树资源丰厚的优势发展养蜂,个个成了致富户。镇政府采取一帮一、一对红的办法,让一个富户带领一个贫困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两年的实践这8户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