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满满再启新征程
——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回眸之三
本报记者张贵文赵洪秋
一次全域的“五谷杂粮”下江南,是绥化和寒地黑土这两个具有强吸引力的地理标识,成为2017年最热的名词。
“五谷杂粮”激起千层浪,寒地黑土热江南。
如果说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是寒地黑土及其生态化丰富物产在江南城市消费市场上最大的赢家,那么,参加活动的企业则是第一大赢家,像海伦原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中军、北林区滨北正大农业集团董事长任秀波等人更是赚得“钵满盆溢”。
2017年11月20日,滨北正大农业集团在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中与广东省1家配送公司签下13亿元的农产品购销意向协议,常年供货。任秀波说:“协议的签订,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了,我们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更有信心了。”为了确保协议落地见效,这几天,从深圳回到北林区的任秀波更忙了。他与北林多家农产品经销商对接产品,组织货源,以满足广东省配送公司的需求。“这么大的需求量,只有把北林区农产品销售企业整合一起,成立营销公司,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质量,实现规模经营,最后形成种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才能真正实现产与销的无缝对接。”任秀波的想法刚一提出,就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赞同。目前,已经有20多家企业与正大农业联手合作,以求开拓更大的销售市场。
“五谷杂粮”下江南,任秀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任秀波首创北林区“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到今年,任秀波带着公司团队已四下江南,使寒地黑土品牌再次叫响大江南北,北林大米的知名度誉满江南,省外市场从以往的单一低端销售,逐渐走向了高端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鲁3个区域都有正大的营销小分队,长年驻扎销售,变等商为行商,让越来越多的南方人了解寒地黑土是稀缺的农业生产资源,了解了绥化的‘五谷杂粮’是珍稀的健康食品,了解了绥化是田园养生养老的理想之地。”任秀波希望今后能开展更多的类似“五谷杂粮”下江南的营销活动,带动全市域农产品经销商走出去,把寒地黑土长出的好东西卖到全国各地,卖上好价钱,实现“生金长银”。
通过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的影响,不仅为企业产品拓宽了销路、觅到了商机,激活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路,还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最佳路径。任秀波介绍,南方人非常喜欢北方的蔬菜,今年正大农业要把庭院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消费者喜欢吃什么,老百姓就种什么,通过私人订制、共享经济等模式推动农村庭院经济大发展,为农民增收辟建一条直接进入市场的快车道。
这次全域全品式的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推介销售,不仅让消费者真实感受到了“寒地黑土”特色产品的魅力,更大的收益是让绥化“五谷杂粮”的生产者、加工企业、经销商信心更足了,对寒地黑土再生金充满了信心。活动结束了,但组织扩大生产加工的新一轮热潮在黑土地上磅礴雄起,开启了领跑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当下,深冬的绥化处处寒意袭人,可谋划新一轮下江南、向西部甚至向国外市场销售“五谷杂粮”悄然兴起,渐成热潮,搅热了北方这块冰封大地。
“五谷杂粮”下江南期间,原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中军带着公司主打产品鲜食玉米,热销江南大地,让上海及深圳等地的消费者大饱口福,直竖大拇指。更让曹中军兴奋的是,去年11月3日,公司与中基国业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中基国业作为投资方,出资600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流转、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原野作为合作方和受委托的经营代表,全程组织鲜食玉米的生产、加工。
这是“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签订的最大单体合作协议。说到能吸引投资,曹中军一语道破:“我们的鲜食玉米产自中国硒都海伦,拥有独一无二的生态化生产条件,加上严格的有机种植标准和加工环境,赢得了南方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认可。有了资金,让我们扩大鲜食玉米产业规模更有信心。”
走出去,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为种植业调整放大了空间。曹中军这几天忙着和种植大户、合作社签耕地流转或股份合作的协议。去年12月10日,中基国业实业有限公司6000万元已有1000万元进入原野公司的账户。他说,资金有了,公司除了扩大黏玉米种植面积,还要提高加工能力,今年要在加工玉米粒或玉米浆等方面重点突破,放大玉米价值。公司计划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田园养生综合体,争取明年底在新三板挂牌。
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都不再唱独角戏,发挥了两只手甚至多只手的合力,同心同向同力地拓展“五谷杂粮”的销售大市场。下江南,为绥化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打开了一扇窗、架起一座桥,全角度为绥化“五谷杂粮”营销趟出一条条新商业模式业态,提升了寒地黑土品牌的影响力。
庆安东禾农业集团总经理杨晓萍认为,有了政府搭台,实际是为绥化农产品在南方市场上亮出一块金子招牌,使绥化“五谷杂粮”不但不愁卖,价格也翻倍。2016年,在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东禾的“庆禾香”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作为庆安大米下江南的主力企业,故事进上海社区地推活动中抓到商机。目前,东禾与杭州农信合国营企业签订了5000万元的销售合同,现已发货。东禾还在上海浦东区新建1处旗舰店、1处低温中转仓,在杭州余杭区新建1处旗舰店,投资20万元购买了一台东风御风旅居车,新增7名业务员。截至目前,企业地推活动已覆盖上海源花城等30个社区,打通40家中档餐饮酒店供货渠道,与拥有3万名会员的知名大型商会建集采供货合作,上海月销量达到200吨,杭州月销量达到150吨。据悉,公司流转了45万亩耕地,其中2万亩达到有机标准,到2019年可达到5万亩。届时,将有更多的寒地黑土盛产的有机大米,沿着江南雨巷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饭桌。
江南的风雨,呼唤着北方的冰雪,给了绥化人以信心和勇气。让我们以“五谷杂粮”为媒,相知相爱,共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