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省内要闻 本地要闻 精彩点击 专题新闻 通知公告 猛犸象诗刊 日报数字报 晚报数字报 绥化晚报新媒体
经济新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市场监管 黑土副刊 日报头条号 小记者风采 日报公众号 晚报公众号 绥化直播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要闻

激活新动力 释放新魅力

来源:绥化日报 2018-01-04 字体:

激活新动力 释放新魅力

——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回眸之二

本报记者张贵文廉红

  “没想到‘五谷杂粮’下江南的持续轰动效应这么好、这么广、这么强!”市商务局局长姚民谈起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的影响,感慨地说。

  从杭州市回到绥化后,他的手机和办公室电话成了热线,经常有客商打来电话,纷纷要求代理经销我市的“五谷杂粮”。

  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暂告结束,但北林、明水、庆安、海伦等地的一些企业还在自行“下江南”,越走越南、越走越远……

  也许从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所取得的成效来看,销售农产品66万吨,签约58.8亿元,这就值得算一笔很丰厚的收益账了。新建旗舰店、进驻电商平台和专业市场、新租建中转仓等一系列扩大营销阵地的务实之举,为“五谷杂粮”下江南实现常态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红彤彤的数字彰显了“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一路收获的丰硕成果,令人振奋,多重效应频现。

  尝一碗米饭、买一盒粮、扫一下码、留下一片叫好,卖了今年的粮,签明年的单……绥化“五谷杂粮”染绿了江南,绥化和寒地黑土“五谷杂粮”在江南的烟雨中愈加清晰靓丽,耀眼夺目。 副市长杨全胜很感慨地说,政府工作在下江南的路线图中找到了思路定位,那就是:政府就是“五谷杂粮”向国内外市场销售的服务运营商,搭平台,不仅仅是在商超里,还有互联网里。政府就是品牌运营商,把“寒地黑土”这个价值很高的地理标识品牌,用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放大,给企业拓展了营销渠道。政府就是产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师,用效益联结机制来设计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布局,这将是未来政府及其涉农部门要做的最大功课。

  “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推介宣传销售了寒地黑土所生产的优质农产品,扩大我市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一位参加企业负责人感动地说,每到一处,商务部门工作人员联系当地政府、商会协助推介,为参加企业吃住行等提供方便,如何没有政府搭这个台,这个事我们想都不收想,更别说干了。

  这笔经济账,将为寒地黑土的“五谷杂粮”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释放出强劲的经济魅力。所有参加下江南的企业法人说,“五谷杂粮”下江南,各类产品卖出翻倍的价格,如果有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销出去,企业利润也将翻番。在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商超、社区做地推时,百姓品尝着香喷喷的米饭惊讶地说,以前吃过的东北大米没这么好吃啊?还有的消费者说,以前只是听说过黑龙江大大米好吃,没想到在家门口品尝到了你们那里的大米,太好吃了。这足以证明寒地黑土孕育的农产品是具有多么高的营养价值,孕育的市场是多么大!这笔工作效率账,使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工作在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潮中找到了新定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叫响了寒地黑土及其生态化丰富物产的绿色健康身价,为企业服务,搞农产品营销政府抓什么、怎么抓?短期看销量,长远建渠道。活动改变了绥化人的思维,是卖水稻还是卖大米?是卖玉米还是买鲜食玉米还是卖用玉米加工的产品?或许应该找到了答案。

  政府应该着力做这些工作:持续放大寒地黑土第一优势资源,下力气做寒地黑土保护工作,聚焦生态化丰富物产独特优势、黑土经济的产业集群、聚合寒地黑土的品牌影响力,让寒地黑土生金长银;着力培育壮大绿色产业第一支柱产业,聚焦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从基地到加工的全程绿色生产标准,通过绿色制造和绿色发展,向绿色有机高端品质发力,达到餐桌上的健康安全;加速发展田园养生第一朝阳经济,以“五谷杂粮”为吸引,打造体验式的健康经济、共享经济和融合经济,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这笔民生账也是一笔农民增收账,更是一笔稳定账,为绥化“五谷杂粮”持久长在江南培育了沃土。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是这次海伦团下江南的主力,公司董事长曹中军带着公司主打产品鲜食玉米强势宣介,速冻鲜食玉米着实让挑剔的上海人饱了口福。一位上海市民拉着曹中军的手说:“东北的鲜食玉米太好吃了,你们一定要在上海开个店啊,让我们随时都能买到。”曹中军的原野食品有限公司与中基国业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第一笔款1000万元已到账。曹中军告诉记者,明年鲜食玉米的种植规模调到10万亩。按照这个面积,将有几百户农民参加到公司整体经营中,增加收入上千万元,主要是流转贫困户的耕地。一些县(市)区的合作社已做出了明年种植规划:大量调整鲜食玉米。安达运用抽真空技术,鲜食玉米可常温保存半年,受冷链限制不易保存的问题迎刃而解。

  “五谷杂粮”下江南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性思考:绥化的农产品有数量有规模,关键更要有质量。

  往哪里销售?要谋划好市场销向,哪个地方的消费群体需要什么样的“五谷杂粮”?要通过下江南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考证,有针对性地去销,才能销得好。这次活动,企业直接到社区,与消费者面对面,看似笨拙,但直接把产品传导给消费者,让他们真真切切体验感受,产生强烈的购买愿望。海伦大寒地富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五谷杂粮”下江南车队到达深圳进行推介促销产品时,迅速打开了市场大门,与城市大型社区达成常年销售协议。一些企业看到了商机,在广州当地买了一台考斯特旅居车,申请市里同意在车上也喷上同样的标志,驻扎广州,常年“下江南”了。兰西县在上海成立商会,租中转仓,常年有一台大篷车坐地销售,开辟了南下根据地。

  这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账,为更多企业和合作社及农民带来新的收益,推动寒地黑土“五谷杂粮”销售机制步入创新轨道,将给营销企业带来一场“头脑风暴”。庆安东禾集团已打通40家中档餐饮酒店供货渠道,与拥有3万名会员的知名大型商会建集采供货合作,杭州月销量达到150吨。总经理杨晓萍介绍,在杭州推介会上,东禾集团的私人订制服务引起中高端人群的浓厚兴趣,东禾集团将2万亩有机水稻以“半亩方田”和“我在庆安有亩田”的方式进行预售。半亩方田可供应GABA胚芽米260斤,预售平均价格每斤42元。企业开发了私人订制APP客户端,客户随时监管订制的土地种植、加工和大米配送情况,目前私人订制客户发展近1万人,订制土地达5000亩。可见中高端消费人群中,优质优价已形成共识,营养、品质、安全的食品需求是第一消费需要。北林区秦家镇稻香村米业公司通过参加“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拿下了建企以来网络销售的第一单——2000斤生态米销售订单,已经发往广东湛江。通过网上电商平台推销,企业从传统销售模式中走出来,步入网络时代,商机无限。

  这笔产业账,叫响了寒地黑土品牌,产业链条在极速拉长,营销模式在速生。优质农产品企业整体南下,统一打“寒地黑土”品牌,统一使用一个品牌,按照“三品一标”的标准,叫响了“寒地黑土”品牌,打造了产业的航母,实现集群出海,提高品牌的整个影响力和市场占用率。海伦市前进乡双泉村有机红豆在江南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实施黑土地保护项目,大大改良土壤品质,有机肥量达到3~5吨,为优质农产品提高品质注入了有机因子,4千克包装杂粮卖到198元。这个村注册成立了海伦市林夏富硒有机杂粮有限公司,与深圳彤鑫农业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200吨有机富硒杂粮销售合同。

  “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推进了我市绿色食品产业从供应链到产业链到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市商务局副局长迟峰说,产品供应链上以销定产的订单组织生产,从过去由简单的粗加工原字号产品“麻袋式”式销售向中高端消费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产业加工的链条在拉长,带动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和整体提档升级,3个链条在不断拉长、增值。

  在济南经商的庆安人边喜君在当地看到媒体报道“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与市商务局联系,表示愿意牵头组织活动,并要求在当地开一家门店经销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山东淄博龙商会长杨宏颖特意回家乡,主动请缨要求做寒地黑土产品在淄博区域总代理。浙农发集团实施“十城百店”项目,在100个直营店中经销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实现北粮南下。

  安达、望奎、青冈等县市已经开始谋划,以“五谷杂粮”为主打食材,通过网上推介和实体店销售,扩大健康产业规模。计划在乡村特别是田间地头和湖泊等地方建设田园养老养生综合体,在今年夏季开展现场体验消费的旅游观光活动,请南方客商和市民百姓来实地消费,推动田园养生产业升级。


编辑:桑胜东

绥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