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铭蒋宝栋 特约记者许来齐刘峰
11月26日,对于北林区秦家镇的稻香村米业公司来说是个极不平凡的日子,这家企业通过绥化“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拿下了建企以来网络销售的第一单——2000斤生态米打包发往广东湛江。随后,通过网上电商平台企业的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稻香村米业负责人刘凤凯说:“我们接到这一单之后,心里非常激动,因为我们从传统的销售模式中走出来,步入网络时代,这回我们的商机来了。”
“走”出来的商机
雨露甘甜随风下,唯有天蓝自会洁。好环境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品质,北林区作为寒地黑土核心区,324万亩良田产出的各种农作物绿色生态,营养天然。10月下旬,北林区“五谷杂粮”下江南大篷车队带着生态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让各地百姓体验北林农产品的健康。本次南下,是北林区开启的第三次“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之旅,区委、区府政为了举办好此次活动,主要领导挂帅,通过前期动员宣传,入企走访,开展多种形式调研,按照“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的总体要求,制定“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路线。
一路行走,南行的车轮转出了北林农产品的销路,滚出了北林农产品的品牌,使寒地黑土特色物产在长三角“扎根”,在珠三角“发芽”。在佛山市禅城区,北林区参加了当地工商联组织举办的第六届采购会·跨域商(协)会产品展购会暨绥化市北林区工商联“五谷杂粮”下江南专场推介会,首日活动签约订单2000万元。这一大额数字的背后彰显了北林农产品的魅力,也趟出了销售新路,不仅让佛山人们近距离品尝到黑土物产的美味,也让佛山的销费者在家门口就能把“好东西”带回家。
创业路上十五年,围绕家乡闯市场。广州市融旺达百货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利国,作为经营寒地黑土农产品的“家乡人”,有着十余年的土特产销售经验,当他看到家里的下江南大篷车带着家乡的“味道”来到广州,激动万分,跑前忙后,参与策划、积极协调、帮忙推介,在广州农产品销地处处留下他的“身影”。于利国激动地说:“家乡人带着最好的东西来闯市场、找销路,我心里无比激动,不但看到家乡人的诚信,也找到了新的商机,这个活动让家乡的物产走出了销售新路子,也趟出了好市场。”
“鸭稻”、“鱼稻”、“蟹稻”,稻稻香人;生态、绿色、有机,口口香传。绥化稻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这次“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中受益很大,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这个月的销售量增加了一倍,销售点增加了六七个,每天都有电话咨询,‘五谷杂粮’下江南打开了我们的销路,提升了我们的价格”,稻米香公司业务经理牛春林介绍。
e购平台扫出来的商机
活动闯销路,平台扮“红娘”。“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大篷车不但带着寒地黑土的农产品,还带着现代网络“寒地黑土e购”平台,小小的二维码成了北林特色农产品的“红娘”,架起了产地与广州销费者之间的桥梁,扫一下二维码,下载APP,成了各地市民的“热捧”动作,“北林绿”引燃了“广州热”。
在广州市黄浦区的惠润广场,刚刚布好的展台上,北林的各类特色农产品玲琅满目,扫码赠米让广州销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了北林区的农产品,既实现了现场品尝,又通过网络了解寒地黑土的绿色农产品。“‘寒地黑土e购’平台真的很不错,一打开就直截了当地选择黑土地上的好东西,这渠道做得好,今后我们想购买产品,一点击就可以拍单”,黄埔区居民刘海平说。
“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北林区有30多家企业借助“寒地黑土e购”平台深入广州市场,通过网络“敲开”百姓家门,让北林的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寒地黑土e购”平台下载用户3.1万户,通过“寒地黑土e购”平台,北林农产品走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生态绿色奠定出来的商机
寒地黑土,自然禀赋,六河九岸,物产丰饶。黑土地的无穷魅力,滋生着这块沃土生长出生态、无公害的农产品。
“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是北林区首创的,在打好这张“特色”牌的前题下,必定要有优质的产品,一直以来,关注餐桌上的安全,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打造“绿色大厨房”是北林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主题。
大自然馈赠好环境,标准化生产“量体裁衣”。北林区在推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上,先后制定了绿色食品大豆、水稻、玉米等生产操作规程,建立绿色食品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农田物联网检测系统,使绿色食品生产步入规范化、科技化的发展轨道。截至目前,北林区经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面积达180万亩,玉米、水稻、大豆被国家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有机食品面积1000亩,无公害食品环境实现全覆盖,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标识64个、无公害食品96个、有机食品1个,年可生产绿色食品96万吨、有机食品300余吨。
精深加工靓丽“转身”,生态绿色绽放异彩。北林区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绿色食品附加值为核心,不断寻求突破,重点推行生态品牌效应,绿色有机生态成为农业发展上的“金稻穗”,引领全区农业从传统中走出来,强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建立了区域性食品产业园、水稻加工园区等,使北林的农产品华丽“转身”,绽放异彩,目前已形成了以生态米、多元珍稀米、营养保健米为主的绿色水稻,以精制油、色拉油、分离蛋白、皂甙为主的绿色大豆,以淀粉为主的绿色玉米的生产格局,打造了“禾典”大米、苗氏香米、“高彦湾”稻香米、上善道、龙王食品等优质绿色品牌。位于秦家镇内的绥化市正大米业公司拥有基地种植面积1万多亩,生产出“禾典”、“农典”系列绿色有机大米,年销售量5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正大米业公司总经理任秀波介绍说,“2015年,我们首创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寒地黑土品牌的享誉度提高了,北林大米的知明度也上去了,省外订单从以往的单一低端销售,变成了现在的走向了高端市场”。
车轮滚滚江南行,北林产品创奇迹。这次“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北林区签订订单总数突破3.2万吨,签约额5.43亿元。
短评
高品质+巧营销带来好商机
“五谷杂粮”南下的车轮,风尘仆仆,收获满满。从津京冀,经长三角,再到珠三角,带去的不只是优质的寒地黑土物产,也送上了寒地黑土人的诚信、寒地黑土人的豪迈。从北林区2016年4月“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启幕到现在全市范围开展,趟出了农业发展的新路子,走出了“寒地黑土”品牌推广“金光大道”,这里的启示让每个人不得不深思。
北林区物产丰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好东西”,但一直以来,小范围、小作为、小发展是北林区的老套路、老方法,打造品牌效应,更是无从下手,农业发展遭遇了“瓶颈”,企业壮大也走进了“死胡同”。如何寻求创新发展、拓宽销售渠道,创造自主品牌,给全区农业企业、种粮大户、合作社和粮食加工企业等带来很大的一个问号。经过北林区两年时间“五谷杂粮”下江南的探索,让这些“瓶颈”、“死胡同”、“问号”得到了迎刃而解,实现了全面破题,两年多的“南行”,北林的物产在江南得以展示,让南方人近距离品尝到来自“寒地黑土”核心区的“天然美食”,更让南方客户体会到寒地黑土人的诚意,品尝的群众连连点赞,洽谈的客户竖起大拇指,从飞来雪花一样的订单来看,这就是“成功”,这就是效益,北林人抓住了成功,抓住这一效益,大刀阔斧,奋力前行,闯出了发展新路,走出了“死胡同”,让农业重新注入了新的“灵魂”。
“五谷杂粮”下江南从北林开启,到今年推广到全市所有市县,引发了“蝴蝶效应”,“寒地黑土”是全市的品牌,发展绥化农业北林有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围绕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发展目标,抓住这一发展新路子,扯住“五谷杂粮”下江南活不放手,谋求商机,寻求合作,打开津京冀、长三角、珠三角广阔的市场,惠及每位南方客户,让寒地黑土特色物产“绿”遍江南、“绿”染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