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8月15日讯(霍永祥特约记者车彦旭) 肇东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合作社重在扩大数量、提升质量,以效益为中心,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多元化多类型发展;农业企业重在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重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如今,家庭农场、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3278个,2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80万亩。
通过把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新趋势,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助推作用,深化关键环节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以创新主体发展优良环境为主,肇东市成立了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领导任组长,农业局、经管总站、农机、水务、粮食、工商、市联社、金融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经管总站。为扶持、规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增“成色”,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实施意见》和《肇东市扶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优惠政策》,并推出“六鼓励”发展措施。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一经认定、颁证,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无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一对一进行服务指导;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实施担保贷款时免收贷款担保金;市财政对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秋整地进行补贴;涉农项目资金优先投向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地块,优先提供生产设施用地;达到一定规模经营标准的新型经营主体由市信用中心优先授予3A级信用评定,金融部门可对其进行免抵押贷款;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实施“互联网+”开设农产品旗舰店、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市财政给予补贴。
依托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突出规划、集成、投向等主导作用。先后整合涉农资金5.71亿元,重点投向新型经营主体和主体经营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规划统领、区域推进、梯队排列、循序发展”的原则,做到“钱随规划走、规划随事走、事随改革走”,对规模经营地块进行统一科学分类,按照先重点再一般标准,制定完成了全市“两大平原”现代农业顶层规划设计和区域发展6项子规划设计,在每一个确定建设区域实施项目打捆、资金打包,打破了原来资金分配格局和方式,实现定点定量定向投放。把握“集约高效、集成使用”脉搏,在每一个建设区块,涉农资金做到农、林、水、机、科技、仓储、烘干、物流等各要素综合配套,捆绑投放,实现了“1+1”大于“2”的集成效应。对涉农整合资金优先投向“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水利骨干工程、农机具配套、新型规模经营主体、产前产后配套工程”等五个重点领域,着力破解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自身“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