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海伦市扎音河乡朝阳村党总支书记赵成文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海伦市扎音河乡朝阳村,一片片充满生机的沃野良田伸入远方,平整洁净的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路边的鲜花竞相开放,宛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夺人眼球。
朝阳村,曾在海伦市里穷得“挂号”,村里不仅有外债,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赵成文担任30多年村党总支书记以来,改善村容村貌,调整种植结构。如今,朝阳村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朝阳村”。朝阳村也因此成为了省文明村标兵、省级新农村建设“五星”级示范村、省级生态村。赵成文也获得省第五届十佳“三农”人物等荣誉称号。
“我们要把日子过得像咱村的名字一样,有朝气!”赵成文向群众做出了郑重承诺。1985年,赵成文担任村支部书记后,为了让集体经济尽快强起来、群众的日子尽快富起来,他不停地寻找“来钱道”。他瞄准朝阳村沿河优势,决定大力发展水稻产业。从1993年开始,他亲自带领党员和村民,历经两个冬春把沿河2400亩低洼地治理改造成水田,210户农户受益。通过开渠修壕种稻,不仅增加了村民人均土地占有量,而且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改水田第一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农户种水稻得到了收益,他又开始研究成立经营主体。2012年,他牵头成立了海伦市朝阳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进水稻产业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合作社已吸纳128户入社,种植面积达4800亩,户均增收4000元。2013年,合作社成员入股成立了扎音河米业有限公司,形成了产、加、销的经济链条,构筑了富民强村的强势产业,增加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发展。
为了让村民更快地脱贫致富,赵成文积极与市职业技术学校和劳动就业等单位沟通联系,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全村每年都有500余人外出打工就业,创收2000多万元。
提起脱贫致富的过程,村民都会说,没有赵书记,就没有今天的好生活。现在村民的衣食住行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村砖房普及率达86%,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村里建起了标准化幼儿园,有40%的农民开上了小汽车。经过多年的积累式发展,朝阳村集体积累达到1180万元,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0元。
村民的生活一点一点改善了,赵成文又开始琢磨起进行村容村貌的治理。经过积极争取,2008年,他围绕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明、培育文明新风,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一件接着一件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找事干、干好事!”这是朝阳村支部里的一句口号。自从走上村支书这个岗位,赵成文坚持把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作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他积极引导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参与发展实践,把干部和党员培养成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能人。全村党员干部中,已有8人成为高产大户,11人成为产业带头人,136人成为致富能手。村里还结合党员自身优势和特长,组建了富民设计、技术传授、经合组织、劳务创收、政策落实、扶贫帮弱、纠纷调解、环境整治、治安维护和新风创建等10个党员服务联合体,为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430多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