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上,有山,有水,有革命的“星星之火”。这个夏天,我有幸得以一览井冈山的旖旎风光,感受最真实的革命气息。
从吉安到茨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窗外远山如黛,那绵延不绝的稻田、悠然自在的水牛、星罗棋布的池塘,不同于梦里水乡的妩媚华丽,也不同于繁华都市的忙碌喧嚣,独具一份朴素与安静。雨天出游总有些不便,但就是这样的绵绵细雨天,井冈山的景色却因为朦胧而显得愈发美丽了。车行至山下,因为雨雾的缘故,山间云雾缭绕,展现出壮阔的云海景观。远远望去,白色的云海与绿色的群山交织,安静恬然,宛如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待云散之时,日照之下始见峰峦全貌,真是别了仙境换人间。
到了茨坪,告别宁静,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旅游小镇的热闹与繁华。这里的建筑都是典型的徽派风格,粉墙黛瓦,山上的泉水汇成小溪从镇上流过,加上人工修建的木桥,十分雅致秀丽。这里商贾云集,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鳞次栉比,街边商店里各种特色商品数不胜数:景德镇瓷器、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红军服装、饰品等纪念品,婺源绿茶、井冈竹笋、红米等特有的作物,无不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然,茨坪也是一个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的小镇,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都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孕育过光荣的革命之火。在这个逐渐商业化的景区里,革命的风雨沧桑虽已淡去,但历史并没有走远,它依旧会随着游人的脚步被一一记起。
次日,我们来到了龙潭。“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5个瀑布形成了龙潭磅礴的气势,吸引着众多游客的到来。这里古木参天,树荫蔽日,鬼斧神工般的陡峭崖壁随处可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瀑布,人未近而声先至,震耳的水声夹着如烟般的水气扑面而来,不仅沾湿了游人的衣服、相机镜头,也带来了沁人心脾的气息。瀑布之间,水流或急或缓,急急如喷雪,缓缓似落叶。瀑布下面是清澈的潭水和大大小小的石头,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所描绘:“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同时这些石头也成为了游人拍照取景的好地方。
汽车在山间行驶,用李白的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来形容这里的山路实在贴切不过。毛泽东诗云:“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翻过山头我们便来到了诗中提到的黄洋界。在这里,红军的哨口、迫击炮、战壕都得以保存。站在哨口举目远眺,云雾弥漫,白茫茫的云海间山峦、房屋若隐若现,难怪当年井冈山的红军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纪念碑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它时刻告诉着游客,我们伟大的领袖,曾在这里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不久我们回到吉安,结束了这趟红色之旅。井冈山播撒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留下了我们的点点足迹,成为我们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