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本地新闻 > 经济 正文
绥棱 土地整治“整”出一片好风景
http://suihua.dbw.cn   2016-06-14 17:08:18

  仿佛一截超宽的公路落入小村,从村东头贯穿到村西头,宽阔平整,“路”的两侧点缀着各种健身器材。

  说的是坐落于绥棱县阁山镇三合村的粮食大晒场, 74岁的农民孟凡祥说:“活这么大岁数,我就没看到过这么大的场院!”

  在三合村,像这样的“大场院”有两处,共19342平方米,是长阁灌区绥棱县阁山镇三合村和靠山乡靠山村等5个村土地整治项目中的一部分。 5月17日,记者走进长阁灌区,跟忙碌的农民一起,享受绥棱县土地整治工作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的顺畅和高效,感受那“整”出来的一片好风景。

  渠畅田路通

  提起东大瓮子,三合村村民没有不皱眉的,包围在一片沼泽地里的农田,曾经种地要船来船往。

  当地村民利用自然条件把泡泽改造成150多亩水田,然而一片片水田“淹”在沼泽里,种地成了附近农民头疼的事。村民李洪奇在东大瓮子里有4亩地:“上地得穿靴子,绕出两三个屯子,走一两个小时才能到,中午回不了家,只能带饭。”

  种地头疼,秋收更难,牛马车进出都费劲,很多地方就靠人背肩扛。三合村党总支书记孟祥坤说起一个经历,有一年春天他扛着两袋化肥去给庄稼施肥,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里,一不小心摔了一个跟头,一袋肥全部撒在水泡里,捞都捞不上来。

  像东大瓮子这样的因为田间工程不配套而造成的中低产田,三合村有7000多亩,村里8亩多河套机动地,多少钱都没人愿意要,村民田勇800元承包3年还觉得亏:“没有路,庄稼根本整不出来。”

  长阁灌区土地整理项目给三合村带来了“福音”,项目区涉及阁山镇三合村、永合村、心合村、常青村和靠山乡靠山村五个行政村,土地整治总面积2302.738公顷,总投资3600万元,2015年4月8日开工,截至目前,已经修建桥、涵、闸、渡槽等448座,渠道衬砌26.4公里,田间路20.56公里,生产路6.59公里,已经完成总工程的90%,预计7月末工程全部完成。

  东大瓮子修上了1600延长米渠道,长年囤积为害的泡泽水变成水田灌溉的“及时雨”,相通相连的田间生产路,让东大瓮子不再是“憋死牛”的愁人地,现在李洪奇骑着摩托去种地,“从家里到田间用不上10分钟,经管地容易多了。”渠畅田路通,如今田勇的800元种一年都不够了,村民周彦成9亩河套地,原来5000元没人要,现在9000元都抢着承包。孟祥坤说,三合村河套地每公顷平均增值2000元。

  确保工程质量

  田间路修到哪里?渠道修多长?粮食晾晒场做多大规格?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怎么设计更合理?

  去年春天,绥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付长铭带着一个个问号,泡在农民中间,泡在一个个项目工地上,脸晒黑了,腿跑细了,跑来的是一个个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的终验。付长铭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绝不允许有不合格工程。”

  这个县土地整治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的“五制”原则,并制定特别管理制度,由政府抽调专业人员组成项目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同时邀请项目区所在地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监督项目的实施管理,全程监控施工单位的施工,层层把关,保证质量。截至2015年末,绥棱县共立项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9个,建设规模18604公顷,累计投入资金2.92亿元,新增耕地977公顷。

  改变耕作环境助力美丽乡村

  每到秋粮进仓,屯子里道路就被晒粮农民“诸侯割据”,通不了车,行不了人。去年秋,三合村却是不一样的风景,近2万平方米的宽阔晒场上,丰收的粮食展开了“腰身”,有不少粮食仓储企业把收购点挪到晒场边上,农民们边晒边卖。

  春秋两季是大晒场,平时就是村民们健身娱乐的大广场,为了拓展晒场功能,精心设计了健身路径、路灯等设施。

  绥棱县把土地整治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村整体面貌改善相结合,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安装电力、兴修水利、栽种防护林,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等级的同时,整个耕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变。

  三合村杨老勇屯是个水田专业屯,过去靠机械抽水,全屯一个春季抽水就得用油30多万元,电拉上后,不到10万元就完成抽水泡田任务,而且还节省劳动力,机械抽水,至少需要一个好劳动力看着机械,现在电闸一推水自来,基本不用什么劳动力。

    田间有路,路边有树,树下有花,记者穿行在田间村落,一处处标准化桥涵,一段段平整的道路,一道道畅通的沟渠,变成一支支大大小小的画笔,在绥棱大地上描绘出一幅美丽乡村建设新图景。

 
作者: 程铁 王昱飞 安雅心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刘可佳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