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经济新闻 正文
兰西: 麻业兴县富民
http://suihua.dbw.cn   2010-03-08 14:18:28

   近年来,兰西县依托中国亚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牢牢抓住亚麻产业工农关联度大、劳动力密集、创业门槛低、既富民又富县的比较优势,举全县之力建设中国亚麻城,探索出了一条全民做麻、全民创业、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的路子。

   2002年,兰西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面对这样的形势,县委、县政府认真审视县情,把亚麻产业开发作为兴县与富民的结合点,以全民创业加快民众脱贫、财政解困进程。

   为了依托亚麻产业开发拉动全民创业,兰西县把建设中国亚麻城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坚持有限领域重点突破、不限规模集群扩张,充分调动和发挥民众智慧,做好全民创业这篇文章。

   回顾兰西的亚麻种植加工,已经有70多年历史,曾经有过辉煌。但2001年,亚麻产业发展陷入低谷,几千名下岗职工工作无着落,生活无来源。面对困境,他们自强不息,白手起家,成功谱写了产品开发、组建团队、拓展市场的创业三步曲。

   下岗职工于长富创建兰亚公司,经过10年的发展,由500元起家,到目前资产超过5000万元,“兰亚”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创造了兰西民营企业发展的奇迹。到目前,兰西亚麻坐垫的国内市场份额已占到87%,除西藏和台湾以外,其他省会城市和众多中等城市都有兰西亚麻坐垫的营销网点。

   兰西县委、县政府顺应产业发展潮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全力营造创业氛围,吸引民营资本竞相投向亚麻产业,从而加快了居民向商人转变、打工者向老板转化、个体业主向企业家转型的步伐,形成了“正规军”与“游击队”齐上的发展态势。

   经过几年的积累式发展和裂变式扩张,兰西县形成了原料种植、纤维加工、纺织编织等门类齐全、互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全县亚麻企业发展到359家,原茎加工能力7万吨,纺纱规模4.3万锭,织布能力2300万米,分别是2001年的3.5倍、3.8倍和5.5倍。亚麻编织业迅速壮大,大小编织企业发展到300多家,编织机超过2万台,编织制品年生产能力630万套(件),比2001年翻了10番,兰西成为全国亚麻编织业龙头。

   随着产业规模扩张,为解决用地难、用工难等问题,兰西县积极引导麻企大户把编织车间下移到村屯、把辅助工序下移到农户,一大批“乡村工厂”、“炕头车间”应运而生。农民变工人,民房变厂房,农村“走不出去、转移不了”的富余劳动力以及剩余劳动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全县已有664个屯的农民坐在家里编蓝图、编未来、编希望。

   由于编织车间下移,连接企业和农户的经纪人作用日益突出,队伍迅速壮大。康荣乡荣岗村东杨树林屯村民郝金凤借助亚麻车间下移之机,带领广大妇女进行手工编织。荣岗村在她的带动下,已发展手工编织人员580人,年可创收200余万元。到目前,全县从事亚麻产业开发的农民经纪人达到480人,带动县内7万多农民从事亚麻编织,年收入2亿元。

   如何进一步追求亚麻产业效益最大化?兰西着力推进亚麻产业提档升级。在纺纱上,支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生产高支纱、彩色纱、混纺纱,新建恒兴5000锭项目就是以36支纱为主打产品的新项目;在织布上,提高印染技术和自动化生产水平,开发提花布、色织布和高档色织服装面料等新产品;在编织上,依托省纺织工业研究所成立亚麻产品研发中心,研发新产品,引领全国亚麻编织业发展潮流;在精深加工上,运作亚麻籽深加工等高科技含量项目,实现对亚麻的“吃干榨净”;在原料基地建设上,依托黑龙江省亚麻原料工业研究所,组建黑龙江亚麻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把兰西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亚麻原种基地。

   经过几年的努力,兰西县全民创业之路越走越宽,推动了民众与财政同步增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去年,亚麻产业增加值实现3.2亿元,上缴税金185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拉动电力、餐饮、商服增收7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亚麻产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分之一来自亚麻产业。

 
作者: 董云峰    来源: 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 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