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首页 要闻 国内 国际 经济 餐饮 财经 汽车 房产 黑土摄影 武术健身 价格信息 概况 党政 安达 北林 海伦 兰西 微博
军事 体育 娱乐 视点 校园 时尚 综合 外宣 公益 黑土副刊 专题新闻 理论学习 明水 庆安 青冈 绥棱 望奎 肇东 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绥化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林艳梅:让哲学思想在公仆身上闪光
//suihua.dbw.cn  2009-11-23 16:09:22

  林艳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毕业,主要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哲学、历史哲学,尤其是对俄罗斯哲学有较为深刻的研究。

  1974年,林艳梅出生在明水县城,父亲是质监局一名中层干部,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1991年,林艳梅从明水一中毕业,完成高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从此,林艳梅与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大学4年里,林艳梅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图书馆,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钻进图书馆,一呆就是几个小时。那时,林艳梅几乎把黑龙江大学图书馆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读了个遍,像《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哲学名著都给林艳梅带来了很大的启迪。正是4年的大学生活为林艳梅从事哲学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使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学科。黑大硕士毕业后,林艳梅并没有选择直接就业,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寻求更广阔的天地,1998年,她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林艳梅多次在《北京大学学报》、《学习时报》、《求实》等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尤其是她撰写的《和谐社会的意识向度》一文得到了当时哲学界的一致好评,这也使她很快成为哲学界较有影响的青年学者。

  由于学识渊博,所研究的哲学趋向较有影响力,2001年7月份,林艳梅进入中共中央党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7岁的林艳梅成为当时中央党校最年轻的教师。

  中共中央党校作为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对教师的执教水平和思想境界有着较高的要求。初到中央党校的林艳梅感觉压力非常大,面对的学员都是政界高官、社会精英,有的甚至是当年教过自己的老师,一时间让她这个哲学博士也很难找到自我。“我就想啊,怎样才能增强自己所讲授知识的魅力,让这些年龄比我长,社会见识比我丰富的学员愿意听我的课,喜欢参与到我的教学当中来,让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这些人民公仆身上闪光,指导实践呢?”正式开展教学工作之后,林艳梅非常注重与学员进行沟通,走进学员当中了解他们想听到的和正在思考的问题,每每有学员提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时,林艳梅都会耐心地从哲学角度为其进行剖析,寻求解决方法,这使林艳梅很快拉近了与学员的距离。连续几届毕业班送走之后,林艳梅渐渐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

  作为中共中央党校的一名教师,林艳梅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在完成常规教学的同时,林艳梅经常深入基层做调查研究,亲身体会基层群众的疾苦,掌握第一手素材,为学生分析社会矛盾构成原因和处理方式,这一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她的教学魅力。

  如今,已从事8年党校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意识与文化教学任务的林艳梅,现在讲起课来游刃有余。由于在教学上表现突出,林艳梅被中共中央党校党委多次评为“宣传、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优秀教员”,同时,被校党委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后备干部。

  来到中共中央党校以后,林艳梅除了承担民族班、在职研究生班等班级的哲学课程讲授任务外,还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研工作。2006年至2007年,林艳梅被党校选派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做访问学者,期间曾对当今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现状进行过系统跟踪,与一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有过深入接触和密切交往,并在俄罗斯哲学界最高权威期刊《哲学问题》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使她逐步成为国内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也使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日趋厚重。她注重把教学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多年的工作中,她对经典作家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她重视在西方哲学思潮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对接中,体会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质精神。自1998年以来,林艳梅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3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两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央党校校级课题“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学术成果得到了国内哲学界的广泛认可。

  作为从绥化寒地黑土上走出的学子,林艳梅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情意,经常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每年回乡探望父母时她都会到街上走一走、转一转,这几年家乡在城市面貌、市民居住条件、工农业发展速度上的改变均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李伟民 丁大春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编辑:孙睿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绥化专题外宣片
黑土副刊
本网站为绥化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E-mail:shxwwang@126.com 联系电话:0455-8366877
绥化日报社广告中心 0455-8365027 0455-8365028 0455-8365030
绥化日报社法律顾问 黑龙江千叶律师事务所 张律师 电话:1864556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