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绥化新闻网 > 绥化概况 正文
基础教育
http://suihua.dbw.cn   2006-04-10 14:42:04

  一、基本情况与回顾

  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167所,其中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所,教育学院1所,广播电视大学11所,中等师范学校2所,幼儿园421所,特殊教育学校10所,教师进修校10所,职工中专12所,农民中专9所,中小学2690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597所,其他部门办98所,民办普通中学13所),教育部门主办的学校有初级中学278所,高级中学21所,完全中学15所,职业初中5所,职业高中17所,小学2243所。中小学教职工63,865人,其中教育部门所办学校的教职工56,796人。中小学在校生839,396人,其中普通中学402,323人;职业中学8303人;小学428,770人。目前,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8.3%,小学在校生巩固率99.7%。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68.7%;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91.8%,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99%。

  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近几年每年在7.5亿元左右,其中用于教职工工资支出5.08亿;公用经费支出2亿多元;基建支出0.52亿多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收入42.6%。2001年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97242万元,比上年的78351万元,增长19.4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84331万元,比上年的66555万元,增长21.08%;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为72210万元,比上年的51879万元,增长28.16%;企业办学经费为1587万元,比上年的1413万元,增长10.96%;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为430万元,比上年的253万元,增长41.16%。其他教育经费为3218万元,比上年的2977万元,增长7.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教育事业得以长足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明显扩大,结构趋于合理,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1986年普及了初等教育。1994年以后开始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1998年底,全市10个县(市、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目前,全市小学阶段的入学率达到99.5%,年巩固率在99.7%以上;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5%,在校生年巩固率在92%以上。城乡基本实行了学前一年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以下。北林区和肇东市被评为国家两基先进市县,兰西县和安达市被评为省两基先进县,海伦市、明水县被评为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

  继全面完成两基历史性任务后,我市积极启动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以改造薄弱学校为重点,合理调整网点布局,不断加快了合格学校的建设步伐。

  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改变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体制,全市社会力量兴办的学校达到103所。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创造和丰富了改革经验。全市职成教育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职工岗位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累计培育规范化岗位培训典型119个,职工培训面达80%以上,培训青壮年农民350多万人次。绥化市职教中心和安达市职教中心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入。海伦市整体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全市涌现了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全市累计有3000名中小学校长实现持证上岗,国家、省、市、县级骨干教师达到8024名,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1865名,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教师达17193名。

  二、展望

  "十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深入实施工业化战略,建设开放、富裕、文明的新绥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学校规范化、均衡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到2005年,全市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到2010年,条件较好的县(市、区)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第一,努力提高"两基"水平,大力发展义务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要以"控辍"为主要措施,确保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到2005年小学与初中年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5%和2.5%以内。"十五"期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升初中比例都应努力达到100%。千方百计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使复盲率控制在2%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0.5%以下。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积极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十五"期间,市本级和县镇要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办好和完善现有高中,并以示范高中、重点职业高中、重点中专建设带动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县镇要力争在2005年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生升入高中学生比例达到60%。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适当扩大省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办学容量。通过合作办学、自筹经费办学等方式,在国办学校外举办普通高中,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

  第二,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深入持久地开展国情、市情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激发广大青少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振兴家乡事业的志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十五"期间,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优先发展项目,争取用5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校校通"工程,依托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支持城乡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学校可以和企业及银行合作,通过融资的办法配备必要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并通过适当收费逐步偿还所融资金或设备。要加强市级教育信息中心和教育软件开发基地建设,建立市级教育信息资源库及家长和学生家庭教育网络,全面构建网络化教学环境,促进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积极推进农村普通中学的"绿色证书"教育。农村教育要突出面向"三农",乡镇中学应该办成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的综合教育基地。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乡镇中学增设实用科学技术课程,开展"绿色证书"教育。要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推广明水县实施初中二年级分流教育的经验,使那些不能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初中生获得初等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成为农村当地生产的适用人才,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科技素质、熟练的生产技能、强烈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勇于创业创新的新型劳动者。县(市、区)政府要集中办好一所骨干示范性的职业学校,完善教育为农服务体系。在隶属关系、经费渠道不变的条件下,实行县市的职教中心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研究部门联合,把乡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农业综合服务站所联合,由县(市、区)乡(镇)统一领导,资源共享,形成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实体和科学技术推广的载体,为农村培养人才、推广技术、传播信息服务。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施教能力。到2005年,全市10%以上的幼儿教师、30%以上的小学教师达到大专学历,50%以上的初中教师和80%的高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到2010年基本实现新补充的小学教师达到专科学历,初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逐步提高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第五,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与完善市政府宏观调控,各级政府负责,分级办学,以县级为主,乡村积极参与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布局,大力加强学校建设。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认真核定中小学编制,达到减员增效。

  第六,努力创造宽松环境,促进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要从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正确处理眼前政绩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教育投入就是抓经济投入的观点,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教育工作。要建立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证各项政策与财力支持落到实处。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能力。县乡两级政府要确定懂教育、热心教育的同志负责教育工作。分管教育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教育第一线,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要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关心和支持基础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为绥化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出一个空前宽松的大环境。

 
作者:    来源: 东北网绥化站     编辑: 张庆勇
相关新闻
黑土摄影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新闻 行风热线
电视新闻
电视晚新闻
数字新闻
参政议事
绥化专题外宣片
理论研讨
黑土副刊